姚智慧
摘要: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犯錯誤,教育的目的是讓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在這個過程中要使學生在同學、父母面前留有尊嚴,給他們足夠的時間改正,這是每個教育者都要做到的。
關鍵詞:犯錯誤;改正錯誤;尊嚴;機會
人的一生中會犯很多錯誤,都是不斷改正、不斷犯錯、不斷進步的。對于學生,我們更應該允許他們犯錯誤,并給其改正錯誤的機會。
前幾天在網絡上看到兩個學生因為偷同學的錢被發現,最后自殺了。很多人呼吁:我們的教育怎么了?我們的學生怎么了?
作為教師,痛惜之余,我不禁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一個高職的女孩承認偷了同學12元錢,被叫到保衛科寫檢查,并告知家長。當家長風塵仆仆趕來時,已經找不到孩子了,孩子在當日下午自殺了。面對一條鮮活的生命,我們的教育方法對嗎?
我當教師二十多年了,經常見到教師讓學生寫檢查,然后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念檢查,以證明改正錯誤了。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會拿出以前的檢查作為批評的依據。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念檢查,會傷害學生的自尊,使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樣的學生會屢教不改。我從來不讓學生寫檢查。有了錯誤,改正就好了,為什么要留下證據證明學生犯過錯誤,停留在紙上的保證有多少能做到呢?
教育以改正為目的,不是以犧牲人的尊嚴為目的。當學生承認錯誤,請求原諒時,真的有必要叫家長嗎?告知家長,使孩子在父母面前失去了尊嚴,才使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我當班主任近二十年,學生沒有犯過大錯,我也沒有因為學生的小錯叫過家長。總是以書信、短信、電話的形式告知家長學生的優點,哪些方面的進步,效果比告狀好多了。班里有一個學生,平時經常遲到,我說了多次也沒有效果。這個學生學習成績較差,但在班里打掃衛生時做得非常好。我給家長發短信說他在校表現較好,尤其熱愛勞動。從此以后,他竟然不遲到了,學習成績也比以前提高很多。
學生犯了錯誤,教師在教育的時候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改正錯誤。班里一個女生學習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但是任性、自大,和同學很難相處。她情緒稍微不好就不吃飯,而且一連幾天都不吃,然后就是胃疼,發燒。因為父母離異,沒有人管她,我就陪她看病輸液,給她熬粥,等她病好后我和她談話,在肯定了她的優秀后指出她的任性。
師:如果換成別的老師會不會這樣對你?
生:不會。
師:你能感到我對你的愛嗎?
生:你比我媽對我都好。
師:你愛我嗎?
生:我把你當做媽媽,很愛你、很愛你。
師:愛我應該先愛自己,你的身體健康了,我才會放心。你這樣任性,不愛護自己,以后很難成大事。
第二天她對我說:“老師,我想了一晚上,我這樣任性不僅對不起您,更對不起我自己,您放心,我會好好調整自己,我還要考上我想去的大學。”這次談話后,她的變化很大,但是和同學相處還會任性,我有時會提醒她。慢慢地她和同學的關系也好了很多,一年后,她的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改觀,成了最受大家喜歡的學生。
網絡世界的普及,讓很多學生沉迷在虛擬的世界中,他們在這個世界中偷菜、殺人,時間長了,他們認為這些正常了。拿同學12元錢,雖然不對,但不一定是刻意所為,如果上升到理論高度、道德層面,真是害死人了。現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身上寄予了家族的希望,在家里很少受父母責罵,心理比較脆弱,承受不了錯誤帶來的后果。
在2010年,班里的班費195元放在教室里丟了,調查的結果是把目標集中在一個學生身上,因為放學后他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當我找這個學生談話時,他渾身發抖,說不出話來。
我說:班里丟了班費,拿的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嗎?
他說:一定認識到了。
我說:不管錢剩下多少,只要還回來,就等于改正錯誤了。一個人犯了錯誤,要勇于承認,及時改正,如果不改正,心理壓力很大,會產生心理陰影,付出的代價更大。
他說:老師,不是我拿的。
我一直沒說丟錢與他有關,事后他沒有悄悄地把錢還回來,我在班里再沒提過此事,也沒和一個學生說過此事。高三畢業時,這個學生用短信向我承認錯誤,他說談話以后他知道自己錯了,但是沒有勇氣承認,錢花了一部分,沒法還了。從那以后,他再也不敢看我的眼睛,現在還沒有勇氣向全班同學道歉。以后一定會找機會向同學道歉,今生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我想:他只有向同學承認錯誤,才會卸下沉重的精神負擔,這就是他沒有及時承認錯誤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也許有的教師認為我這樣做縱容了學生。試想: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就認定這個學生拿了錢,如果他不承認,我和學生逼迫他承認,他不僅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還可能物極必反,引起及其嚴重的后果,也可能連高中也念不下來。事后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發誓以后不會犯這樣的錯誤,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面對生命、面對尊嚴,讓我們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吧。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