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男
新課程倡導的核心理念就是要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高中數學也不例外,新課標還專門指出要加強理論聯系實際,把所學數學知識回歸到具體情境當中,加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創設問題情境當成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最終要鼓勵學生用數學的智慧和數學的眼光去發現數學的本質規律,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以后,把課本上的內容變成自己的內功,然后遷移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去。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創設問題情境不能無的放矢,否則就像向空中放原子彈一樣,達不到目標也傷害不了敵人。創設的問題情境沒有服務于課堂教學,沒有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沒有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這樣的創設情境行為大部分屬于無用功,所以說能不能成功創設問題情境,能不能保證所創設的情境對教學有巨大的作用,一定要遵循相應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才能保證所創設的問題情境十分奏效。
本人經過自己的教學嘗試認為創設問題情境時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1.有針對性。創設問題情境一定要緊扣教學內容,旁敲側擊,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如果離題太遠,說穿了無非是故弄玄虛,一頭霧水,這種情境和教學內容油水分離,也不能很好地揭示數學概念或規律,也沒有對課堂所研究的問題起到直接作用。一個低效的問題情境甚至是無效的問題情境也不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這就告訴我們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體現出典型性、恰當性和有價值。
2.設置問題情境要講究適度性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問題情境應該立足實際,實事求是,力求讓問題情境能夠兼顧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力戒專門為少數人設置。起碼應該從兩個方面考慮,既要考慮教學內容,還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做到這些之后,要注意向學生提示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讓每一位學生從教師設計的情境中都有所收獲,得到發展。
3.問題情境要具有啟發性。“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問題情境也不在于多寡,但是一定要注意所設置的問題情境要具有啟發性,要保證問題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登大雅之堂,一針見血,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需要提醒的是教師一定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但在必要時,教師還要進行適當的啟發。教師的循循善誘也是情境教學的有力保證。此外教師的啟發也不能漫無邊際,教師要做到收放自如,不可把學生束縛在狹小的空間內。要遵循學生思維規律,然后加以點撥,要把問題情境的功能發揮到最佳狀態。
4.要注意互動性原則。數學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給學生足夠多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出新的數學問題,尤其是有價值的新問題,要讓學生不斷地去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保證思維的可持續發展。從真正意義上做到學生參與課堂,一邊學習一邊發現新問題,而不是呆板地等待問題的出現。
二、情境教學要運用得當
1.要提出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高中數學的過程中,問題的提出者不僅僅是數學教師,學生同樣可以在數學問題情境中,把發現的數學問題經過自己的醞釀,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是知識,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它同樣值得教師和其他學生去面對,去解決。同時在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通過指導、講解并激發興趣,讓學生獲得問題的答案,并增長更多的見識。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強烈欲望和好奇感。要讓學生能夠大膽地、不斷地提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新問題,然后加以解決。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把教學內容局限在課本內容上,而應該大量運用情景模式教學,在立足教材的同時,還要把學生帶到一個個活生生的情境當中,爭取把固定的理論知識學以致用,并活學活用。從而加深高中生對數學理念的認識和數學公式的記憶,然后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得以增強,讓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高漲,欲望更強烈。
2.誘發問題思維,改進思維方式。需要擺正一個觀點,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主體地位絕對不能動搖,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教師千萬不要剝奪學生的主動權利,尤其是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更是不可取的。教師應該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思維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做的一切應該以服務于學生的學習為遵旨。學生的思維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教學情境,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正好是訓練思維的過程,也是心理內化的過程。所以要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活動,從而突破思維障礙,實現跨越式發展,讓其思維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3.督促學生動手操作,在做中學,啟發新思路,發現知識的寶藏。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特定的數學情境對學習至關重要,比如,學習一些幾何知識,動手操作就更能體現其價值。比如,折疊紙張,度量,拼接等等一系列活動,往往勝過千言萬語,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會收到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學生的思路被打開,學習中的困惑被突破。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知新知,引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積極參與到思考中來,并在實踐中實現自我發展與進步,提高數學素養。
4.需要強調的是,設置問題情境一定要結合實際,要能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能夠和教材內容相吻合時,學生就非常容易地實現知識的遷移,能夠把現實情境和教材聯系起來,讓自己的生活實際和教材內容做到高度整合,從而服務于數學知識的學習,此外還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問題情境教學同樣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大綱為準繩,以創設問題情境為手段,積極探索育才良方,徹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求知欲望越來越強烈,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到最佳狀態,讓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去發現問題,去總結規律,然后再去學以致用,舉一反三。歸根結底,要保證數學知識的學習以教學情境為載體,不要把知識的獲取變得孤立,變得枯燥,一定要讓教學情境發揮最大的作用,為高中數學課堂增光添彩,建功立業。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