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建軍
我校生本教學已經進行到了第四個年頭,這其中涌現出一些以荊志強老師為代表的杰出人物。但是我在這場教學改革中漸行漸遠,迷失了方向,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在一次次的傷痛中,只得回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暑假期間,又捧起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尋找生本改革的理論依據。還讀了何建芬老師的《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和《生本讓我們簡單——談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考》,小叉老師的《關于“生本”語文課堂的理念思考》和《“生本”理念下語文閱讀教學一探》,加強理論指導,決心在開學初進行的語文教學中有一個好的開始。
《鼎湖山聽泉》是初三語文的第一課,是篇精美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如何開展閱讀教學呢?郭思樂教授強調,要讓學生廣泛地閱讀,大量地進行語言文字的活動,更多地自主閱讀,“只要自主,就能形成學生的個性語文,語文能力就附著在他們的最基本的能力——用語言來表意上,這不過是與生俱來的像吃飯睡覺那樣自然的能力。關于這種能力,人類千萬年的發展已經在基因中有了全套的豐富的庫存,它雖則不是具體的語言材料,但是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框架,是學習語言的本能?!焙谓ǚ依蠋熢趯嵺`中得出,從事生本教育,只要把握一個宗旨:那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放飛生命!小叉老師說,在進行教育教學的時候,以激發學生其本能的感悟能力和學習能力,更多地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知識、感悟世界,自主地實現生命的提升。教師的細致講解永遠替代不了學生發于自身的閱讀感悟。一段段精辟的話語使我在迷霧中看見金燦燦的陽光,我逐漸地觸摸到了教育的本質。
說干就干,我認真地對這篇文章進行了深入地分析。說實話,這篇文章值得學生學習的地方真的很多,例如,移步換景的寫法、虛實相生的語言表述特點、作者聽泉時對人生、歷史的感悟等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選取后兩點作為教學的重點開展教學。
首先是設置前置性作業:1.讀了《鼎湖山聽泉》以后,課文中哪些文字引發了你的感想,你想到了什么?(筆者設置這個題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感悟,以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有限的人生體驗來解讀文本,真實地反饋自身閱讀感悟,從而理解、內化、遷移,無聲地積淀人文品質。)2.讀了這篇文章以后,你還有什么疑問?(筆者設置這個題目實際上模仿的是李鎮西的教學風格,他特別擅長在學生提的眾多問題中抓住一個核心問題,重點開花,以點帶面。我想讓學生學習和模仿謝大光寫作中語言表述的特點,真的是太美妙了。)
上課伊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昨天的那兩個問題。學生討論得熱火朝天,而我的內心有一些激動,但更多的是忐忑不安。一是為了這節課,學生不知道我真正思考了一個夏天,內心不知受過怎樣的煎熬,那時似乎有一種走上戰場的感覺;二是我不知道今天的學生會給我出怎樣的難題,那時我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尷尬。不行,我不能站在這里光看著,要參與到小組中去,了解情況,及時地組織、配合,點撥,促使課堂學習實現各層面的超越和突破。
小組展示開始了,我重申了小組展示的內容和要求。這時候教室里一片沉寂,也許還沒有適應開學第一天上課吧,不行,我得再等等,不要急于求成,多鼓勵鼓勵吧!終于,李緣代表其小組首先進行了發言,真的,謝謝你李緣!你幫了我的大忙了!
李緣:“我們小組認為最有感觸的文字是: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仿佛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p>
“我的感想是:泉水是如此的神奇,仔細聆聽后竟能聽到生命奏響的旋律。生命就是這樣,誕生、成長、繁衍、死亡,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新陳代謝,永不停止,生生不息。生命是寶貴的,是美麗的,更是神圣的。”
“人生的每一次啼哭,每一次歡笑,都是生命奏起的歌譜,這歌譜猶如那泉聲,有抑有揚,跌宕起伏,讓你的人生變得如此的精彩!”
我說:“李緣同學代表本小組作了精彩的發言,這一段話是本文的核心部分,相信很多同學對這段話有自己的獨特理解,下面還有哪位同學代表小組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張清源站起來說:“李緣同學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旋律,生命的寶貴?,F在我代表我們小組談談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我讀到這里的時候,覺得作者在鼎湖山聽泉,不僅是用耳朵傾聽,更重要的是用心在聆聽?!?/p>
“用耳朵聽,僅僅能聽到表面,用心聆聽,則可以品味事物之內涵;用耳朵聽泉,只能聽到泉鳴,用心聽泉,卻能聽出萬物之歷程;用耳朵聽松,只能聽到陣陣松濤,用心聽松,卻能聽出君子的氣概;用耳朵聽鷹,只能聽到撕裂長空的鳴叫,用心聽鷹,卻能聽出搏擊藍天的勇氣;用耳朵聽蟬,只能聽到似乎永無止境且令人煩躁的蟬鳴,用心去聽,卻能聽到凝結畢生的心力,只為喧鬧整個夏季的壯美!用耳朵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你能聽到的僅僅是一串跳躍排列的音符,而用心去聽,卻能聽到他對宿命的抗爭,對美好生活的渴望。用耳朵聽,它最多算一段記憶,而用心去聽,它就是對你永遠的激勵,它讓聆聽的心變得堅強。”
“無論是人文還是自然,有太多的聲音可以去傾聽。用耳朵聽是人的本能,它給我們聽覺上的享受。但那畢竟是暫時的;用心聽則是人生的境界,讓我們學會思索和探究,讓我們發現深層次的東西,從而思考人生,思考生命,使人的修養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達到一個良性的循環?!?/p>
我聽了以后簡直熱血沸騰,想不到小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驚人的見識,這是哪一本參考書都沒有的精美解讀,生本真的太神奇了!學生們聽了也熱烈地鼓掌,為張清源的深刻見解叫好。我因勢利導:“張清源的這段話寫出了謝大光聽泉的境界,說得真是太精彩了!下面還有哪位同學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剛才情景的激勵下,平時不怎么說話的朱雨晴站了起來說:“讀完了這篇文章,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鼎湖山上景色十分美麗,繁花似錦,這泉水到底有什么神奇之處讓作者對它情有獨鐘呢?后來我明白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像課文中所說的那樣,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靈魂。是啊,倘若沒有泉水,也許不僅少了一份清幽寧靜,恐怕連山上的花草樹木繁茂的景象也不復存在了吧?泉水是山之靈,是生命之源,它永不停息地奔流著,因為它知道自己的目標,它要用自己去滋潤萬千植物,它懂得這才是它最重要的價值。它付出過,它努力過,所以,它才能歌唱得那樣歡樂,是發自內心的歡樂,它覺得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價值,但你的價值體現在哪里呢?我們就需要在內心給自己尋找一個方向,朝著目標去努力,你終會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如果你是一滴水,就要滋潤土地;如果你是一個音符,就要奏響屬于自己的旋律;即使你是一根小小蠟燭,也要驅逐全世界的黑暗。因為,那就是你的價值。既然我們是有靈魂的生命,就要放射出奪目的光芒,讓全世界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不同?!?/p>
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不要小看平常沉默寡言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情感卻是異常豐富的。
……
限于篇幅,我只選了部分學生的發言,最后幾分鐘我讓學生對本節課作了一個小結,第一課時就這樣結束了,雖已離開教室,可我總覺得心還在課堂,久久不能平靜。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建芬,《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3.何建芬,《生本讓我們簡單——談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思考》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