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呈
阿寶、鳳凰傳奇、李玉剛、朱之文,這些由“星光大道”走出來的明星,個個閃亮,而“星光大道”月賽、年度總決賽的精彩比拼更是吸引眼球。不管是熱情參與其中的觀眾,還是使出渾身解數投入地表演的選手,總讓人喜歡。于是我想,能否把“星光大道”搬到我的課堂上,讓有些乏味沉悶的語文課也充滿激情……在新課標“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倡導下,我經過一番調查摸索,在高一兩個班級里開展一項語文活動,就叫“星光大道”。經過一學期的輪番比賽,從我班的“星光大道”上產生的年度總冠軍,也閃亮登場了,活動頗有成效。下面我從三個方面具體談談這項活動。
一、活動的理論基礎
語文活動課是一種以綜合性學習為主要內容,以學生為主體,以體驗學習為主要形式,以促進學生認知、情感、行為的統一協調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課程及教學組織模式,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鞏固、延伸和發展。《新課程標準》反復強調:語文綜合性學習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倡導。
什么樣的語文活動才是具體可行而有效的呢?一方面,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考慮。高一學生處于高中教育的起始階段,心理學表明:處于該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逐步發展,但思維中具體形象的成分仍然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所開展的語文活動課形式要多樣,適合學生好奇的心理。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較大的選擇余地,形成誘發學生要求參與的良好氛圍。當然提供的也是一個“百姓舞臺”,可以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施展他們的才華。另一方面,語文活動要體現學科性原則,至少要包括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文知識的應用這兩個方面。而高一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還缺乏足夠的積累和實踐,因而語文活動的開展應在引導學生多積累,多實踐上下工夫。教師還可適當讓學生感受高考氣息,培養他們讀書興趣,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促進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教師切忌暄賓奪主,活動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活動又不能徒有形式,放任自流,只圖表面上的熱鬧、活躍而忽視實際效果,教師對活動中學生的錯誤不能一味遷就,而應當正確引導、點撥。
二、活動的實施
1.積極倡導、熱情鼓勵。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星光大道”就是屬于他們的舞臺,通過這個舞臺開啟智慧,展示才華,提升語文素養,陶冶性情,這是日常積累和寫作的基地,也是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園地。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參與、競爭和合作。
2.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為此,我選擇了競賽形式。那么,如何具體操作呢?其靈感就源自中央電視臺畢福劍主持的“星光大道”節目。活動采用打擂臺的競賽形式,只是沒有“單打獨斗”而是“組打”。把全班學生分為8組,以鄰桌(便于交流)的6、7個學生為一組,每組推薦一名組長,負責組織。第一次由其中四組學生參賽,從另四組中分別挑出4個學生作為評委。比賽規則要求各組員在得到比賽試題后,在組內先交流合作探討,在限定的時間內,得出一個最佳答案,交由評委評分,以累積分的形式,產生周冠軍。周冠軍可以與下周的另四組同學競技,以此反復,產生月冠軍,直至產生學期冠軍,并給冠軍表彰獎勵。
活動內容:關注素質、能力的提高,關注高考動態,涉獵面廣。大致來說,主要有四種:(1)基本技能競賽。如書法比賽:以經典詩文為主題,進行鋼筆字作品比賽。(2)知識智力競賽。包括巧問妙答、猜謎、文學常識或中外文學名著選讀問答等。(3)讀寫競賽。包括連詞成段、對對子、寫廣告語、詩詞歌賦創作比賽:采用仿寫、創作等形式創作詩詞等。(4)聽說競賽。包括辯論、經典吟誦、演講、課本劇表演賽等。
試題形式可以是搶答題或必答題,主觀題或客觀題等。
這些競賽試題由非參賽組學生輪流出,試題的“向眾性”決定了學生對其的重視程度,因此,他們對試題的選擇是頗費心思的。學生會走出教室,認真查閱了種種資料,相互推薦,經過一番分析、比較,才最終確定下來。選題的過程已經激發了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活動時間安排:本活動時間長短可自由安排,或用一節課進行多項內容比賽,或利用課前5分鐘來個單項比賽。活動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靈活性、持久性,可以貫穿整個高中教育階段。
3.及時總結,熱心激勵。在學生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依據“定向”的內容和目標,由教師或學生對活動的情況作綜合的評價與總結。評價以找成績,捕捉閃光點為重點,多表揚、多肯定、多激勵,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實施的結果
1.升華了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習興趣。本活動的開展,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一股新鮮血液,打破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氛圍,剝奪了教師的語言霸權。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課堂變得生機勃勃,使學生真正活動起來,做活動的主人。每一次比賽時,不管是參賽組學生,還是作為觀眾的非參賽組學生,我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眼睛里閃著興奮與渴望的光芒,活動符合學生經歷,滿足了他們渴望展示的心理需要,使語文學習的興趣高漲,而且因為這個活動平臺的構建,使得課本學習有了走向深入的可能。作為語文教師,我不用苦口婆心地教導,不用費力地監督檢查,學生會自主地積極參與其中。由于新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向不斷產生,他們會主動利用早讀、語文課、課間、午間活動時間甚至是一些零碎時間進行學習或興趣盎然地討論某個問題,這樣他們的認識和體驗也不斷加深。
2.促進合作學習,培養競爭意識。本活動開拓了一方交流的空間,學生在小組中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互相合作,在切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增強探討問題的興趣與愿望。另外,打擂臺的形式又使學生在相互激勵中產生友好的競爭,合作與競爭在這里得到了很好地交融。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可以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能夠因材施教,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