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濤
作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初中生每天從家門進校門,從課堂到課本,缺乏對社會的了解和認識,缺少對生活的真實體驗,所以作文題材單一,素材陳舊,內容空洞,讀起來索然無味,如何讓初中生寫出有內容、有思想、有真情、有個性的好文章呢?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多讀
多讀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前提。大凡作家都有愛讀、善讀的特點。著名文學家魯迅除工作和寫作之外就是跑圖書館,唐代詩人杜甫的秘訣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證明了廣泛閱讀的重要性,一個胸中沒有好文章的人,寫起文章來是不會有“神”的。學生在讀書中,擴展了自己的生活天地,看到了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過的事物,增強了對生活的認識,讀書可以結識各種各樣的人,熟悉各種各樣的事物。從而學到許多知識,提高認識能力,發展思維,豐富語言,陶冶情操。
注重課內閱讀,每一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的,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很好的范例,教師平時要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的訓練因素。注重課外閱讀,教師要給學生布置適當的課外閱讀,讓他們摘抄優美的句子或段落,利用每周的閱讀欣賞課,讓學生朗讀交流,促進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多看
多看,就是多觀察周圍的事物,同時要注意實踐。生活是創作之源,作家寫作之前沒有不體驗生活的,莫言如果沒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是寫不出《紅高粱》的。一個人的生活經歷越豐富,那么他寫出來的內容就越真實。因此,我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如故事會、朗誦比賽、歌詠比賽、拔河比賽、乒乓球比賽等,通過這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觀察了許多事物,同時讓他們積累了大量的作文材料,這樣動筆就有話可寫了。
再如,教師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庭勞動,打掃房間、洗衣服、做飯、待客等,鼓勵學生看電視“新聞聯播”節目,鼓勵學生為學校廣播站積極投稿。通過這些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觀察熱情,既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素材,又使學生受到愛家愛校的教育。
三、多練
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關鍵在于多練,熟能生巧。盡管學生多練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師生的負擔,但作為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多練”不可忽視,不多寫,提高作文能力就是一句空話。教師要鼓勵學生寫自己愿意寫的內容,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不管是見聞、感受,還是想象,都可以寫,要讓學生感到寫作文不難,并且對作文感興趣,樂于去寫。
不拘形式,自由寫作。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寫作文,如果太過強調形式,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等,無異于給學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鎖,使學生頓感作文可怕,困難重重,并由此喪失對寫作的信心和興趣。相反,如果不拘形式,讓學生自由表達,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讓他們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而且會使學生感到寫作是一件愉悅的事情,從而愛上寫作。
教師在班里成立寫作興趣小組,要求學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寫真實具體的內容,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教師發現有推廣價值的作文,哪怕只是一個片段,及時請小作者當面讀給大家聽,并要他談談寫作感受,讓學生都受啟發。教師要經常組織班級、年級、學校的作文比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成功意識,有時候一次比賽的成功,一次優秀作品的脫穎而出,都將給予學生巨大的精神激勵,使他們萌生寫作的興趣,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
四、多改
文章不厭百回改,古往今來,好文章大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反復推敲而成的。歐陽修追“字”,王安石改“綠”,都說明修改文章的重要性。
1.自評。每次作文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法或推敲法,邊讀邊思,進行增、刪、換、改,肯定優點,找出不足。這樣,學生成為習作評價的主人,人人都有機會參與評價,都可以暢所欲言。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就從主觀上愛寫作文、樂寫作文了,學生習作的主動性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2.學生互評。在自改的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自由組合,將自己的作文與組內其他人交互評改,取長補短。評改中,每次由一名學生任評改組長,負責朗讀文章,指出字詞、語句、內容、結構等不足,提出評改意見,其余三人提出補充意見,然后由評改組長根據四人的一致意見,給定等次,寫好總評及理由。經過這樣的評定,學生會在讀文、評文的過程中,明確寫作方法,開闊寫作視野,作文能力必然能夠得到提高。
3.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次艱辛而有意義的勞動,他們最希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賞識。學生的作文通過自改和互評之后,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質量,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不管是口頭評述還是書面評語,都要根據學生的習作,參照自我評價和互改評語,進行賞識激勵性的評定,變“糾錯”為“覓優”。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激勵評價,用滿意的效果去強化他們作文的動機,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發展,從而體現作文多改的重要性。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