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
摘要:現在很多學校還是以升學率為第一目標,家長也仍在關注“分數”,這使得素質教育很難得到推廣。高考固然重要,但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生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關鍵詞:素質教育;完善;廣泛實施
現在,某些學校只為提高升學率,扭曲了基礎教育的教育目標,把學校教育實際措施轉移到應付升學考試的軌道上來,把整個學校的教育變成為爭取獲得高升學率服務的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都起到了扼制作用。
一、傳統教育已不再適應社會發展,不利于人才培養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出新一代具有創新型的高素質人才。首先,在應試教育中“失敗”的學生會產生一種失敗情緒和失敗心理。正是因為應試教育把升學考試成敗作為衡量學校、教師、家長和學生成敗的惟一標準,因此,未能升學者就成了失敗者,這就使大批“失敗”者的心靈中產生了失敗心態和失敗情緒,這種心態和情緒又會被帶到社會上,散發出消極的影響。
其次,傳統教育不利于提高全民族素質,讓學生全面自由充分地發展。當今社會,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優秀的、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而對于傳統應試教育,只是重分數輕能力,忽略了學生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提高全民族素質就必須使教育面向全體,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才能為全民族素質整體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實的保障和牢固的基礎。為此,教育改革必須廣泛實施。
二、轉變思想,廣泛推廣素質教育
現在很多學校還是以升學率為第一目標,家長也都在關注“分數”,這使得素質教育很難得到推廣。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生活技能等素質很難得到提高。高考固然重要,但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生存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要實施素質教育,我們培養的學生要全面發展,在自然科學以及人文科學上都要均衡發展。我們要培養學生具有適應時代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質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可持續發展的素質。在教學中不應該著眼于考試,不應該拘泥于試題中的小技巧,而應該著眼于那些最基本的對學生終身受益的知識、科學的方法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過去的傳統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再以教師講授為中心,不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讓他們主動學習,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總之,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他們全面素質的提高,它與升學教育并不矛盾,只不過它不是把高考中取得高分作為追求的目標,而是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可見素質教育是比應試教育更科學、更合理的教育。所以,素質教育必須盡快完善,廣泛實施。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