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兆佳
摘要:美國心理學家琳達卡姆拉在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說:“三歲中國孩子的微笑,比同齡美國孩子少55.6%?!痹趪H“達人秀”上,國外的孩子面對鏡頭和舞臺都顯得活潑開朗,而中國的孩子表現得很拘謹,不夠落落大方。
關鍵詞:舞臺;舞臺展示;小班化
隨著新世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教育者更注重的是對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更強調幼兒個性素質的養成。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過程中,一方面我們看到,在這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里,許多獨生子女家庭中的“小太陽”們在享受獨門獨戶,獨來獨往、甚至嬌寵溺愛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易養成自私、孤僻、嬌蠻、怯懦、缺乏自信等不良的個性,缺乏相應的禮儀和挫敗感。
另一方面,隨著幼兒求知欲的不斷增長,知識面進一步拓寬,語言能力的逐步增強,他們有了強烈的展現特長、表現自我的需求。在幼兒園一年組織的幾次的演出、比賽活動等已遠遠無法滿足班上所有幼兒展示自我,凸顯獨特個性的需求。
馬克思的美育觀認為:藝術對于形成人的感性的豐富性,發展人的潛力,具有無可爭辯的意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認為:“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五個層次,其中最高層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幼兒的舞臺展示能力即是對美的需要,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之一。
一、提高幼兒的表現技能和能力
1.選擇幼兒便于表現的內容,讓其易于表現。給幼兒提供一些簡單的表現內容,如日常用語的表達、見聞的表述、轉述,說唱兒歌、舞蹈等,讓其敢說、樂說、敢展示、樂表現。
2.讓幼兒理解表現內容,創造性地展示表現技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望,使他們理解所要表現內容的內涵,創造性地設計表現的動作。
3.舞臺表演是提升幼兒表現力的平臺。教師可以讓幼兒觀看電視、VCD中的一些節目,欣賞別人精彩的表演,仔細觀察、揣摩表演者的表情、神態,禮儀等等,談談自己的體會,再結合自己上舞臺的經驗,逐步摸索出上舞臺表演的要素:要有大膽的氣魄、動聽的聲音、優美的舞姿等等,讓幼兒在平時的表演中注意這些要素,并及時糾正幼兒不當的表演,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努力讓幼兒表現得盡善盡美。
二、創設表現時機,使幼兒有充分的表現時空
新《綱要》指出:要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師要鼓勵幼兒主動、大膽地展示自我風采。通過“稚語心聲”四大主題1.小眼睛看大世界(新聞播報)2.故事大王3.趣味實驗4.我是大明星(才藝展示)多方位、多空間為幼兒提供展示能力的舞臺。
三、良好禮儀習慣的形成
在現代社會中,禮儀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節目中小演員的等待對觀眾的謝幕致謝、接受觀眾良好的評價包括倒喝彩都展示著小演員的禮儀和良好素養。觀眾的禮貌傾聽和合理評價也體現了對演員的尊重和禮貌。
在幼兒園時期對幼兒進行舞臺展示能力的培養,使幼兒能從中學會處事態度,學會正確對他人評價的方式,進而樹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同時還能調整不同幼兒的性格缺陷,積極的舞臺表現能力會引導文靜內向的幼兒不再怯生生,學會用自然的目光面對他人。同樣,對于那些個性自由隨意的幼兒也可以透過舞臺的教育讓他們感受到別人的需要,學會適當約束自己,考慮別人的感受。
在小班化背景下培養幼兒舞臺展示能力的實踐研究,通過幼兒園化、年齡化、班級化的舞臺空間培養幼兒的藝術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良好禮儀習慣及人格修養的不斷完善,充分提高。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