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財務控制作為企業保證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于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甚至企業的生產發展至關重要。因此,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樹立內部控制的觀念和意識,認識到其重要性,并采取得力措施保證其有效實施。
關鍵詞:內部財務控制 重要性 措施
內部控制是企業保證實現其經營管理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隨著企業的迅速發展,內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特點,優化控制環境,明確控制目標,改善控制技術,并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系統,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從而保證經濟效益的提高。
一、內部財務控制的重要性
所謂內部控制是單位為了保證實現經營管理目標,在分工負責的前提下,組織內部經營活動而建立的各職能部門之間對業務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的方法、程序和措施,用以明確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形成一個完整、嚴密的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的控制系統的總稱。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確保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資產的安全性、經濟信息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
因此,內部控制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保證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管理層實現經營方針和目標;三是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四是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任何一個企業,沒有一個完善、科學的內控制度,其經濟活動就不能取得預期效果。巨人集團曾經是我國民營企業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場上叱咤風云,該企業以閃電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場上沉落了。這樣一家資產好幾億,年產值號稱數十億的企業破產,究其原因,管理當局的決策失誤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巨人集團總裁史玉柱在檢討失敗時曾坦言:巨人的董事會是空的,決策是一個人說了算。決策權過度集中在少數高層決策人手中,尤其是一人手中,負面效果同樣突出。特別是這個決策人兼具有所有權和經營權,而其他人很難干預其決策,危險更大。
企業應從實際出發,按照企業管理系統要求,實事求是地建立自我調整、檢查和制約的內控體系,并形成一個健全完整、運行靈活的控制網絡系統。這既是企業組織管理的客觀要求,也是企業生產經營順利運行的根本保障以及成為市場競爭主體的重要保證。
二、內部財務控制的措施
我國的內部控制思想較國外起步晚,目前我國很多企業控制環境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未能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而債權人對企業的監控作用也很小等,因此造成一些企業看似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對企業效益的提高卻很難發揮作用。
伴隨我國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許多房地產企業實力不斷壯大,做大做強后實現規模化集團化經營,開始涉足產權式酒店。即開發房地產后開發商以房地產的銷售模式將酒店每間客房的獨立產權出售給投資者。這種經營模式既迎合普通老百姓的不動產投資理財需求,也滿足了開發商回籠資金的需求,可謂“雙贏”。這類企業的內部控制措施尤為重要,其有以下特點:
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例,應結合其自身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措施。由于這類企業依靠事后審計監督的方法很難奏效,因此,必需做好工程的預算控制和施工過程中的控制監督,保證其原始資料的真實性。首先,工程預決算部門應該分立出來,成為獨立的部門,配備認真負責且精通業務的負責人及技術人員,保證預決算的準確性。其次,應該對采購環節及施工過程進行完善的過程控制,普遍推行招標制,減少不必要開支,同時還要聘請信譽好的監理人員加強監理,爭取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實現效益最大化。最后,銷售應該由總部財務審計公司垂直領導,從而保證銷售收入的真實完整性。
對于酒店行業,則應側重于財物流轉過程的控制監督。由于沒有任何生產環節,做好了收支環節的控制就為提高效益提供了保障。第一,財物部門要加強對采購環節的監督,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壓縮成本。第二,要加強對前臺收款部門和銷售部門的有效監督,防止串通舞弊行為的發生。第三,財務部門要實地巡查,防止個別人員互相勾結截留收入,不能僅僅停留在記憑證做賬上,要參與流轉過程,對其有效監督。
要使內部控制措施切實發揮作用,首先要加強下屬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他們是否強調和宣傳內部控制的性質與重要性,是否認真組織和領導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工作,是否以身作則嚴格遵守控制制度的規定,是否采用了相應的管理政策與措施來保證制度的認真執行及科學評價等。第二:制度執行者的態度與素質。執行內部控制的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和企業廣大員工是否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各自工作崗位的重要性及對整個控制與管理的意義;各崗位、各環節的執行者,有無勝任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無較強的工作責任心與誠實的態度。
要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明確規定各職能機構的權限與責任,根據各職能機構的經營任務與特點劃分崗位系列,確定需要的崗位,保證不相容崗位之間能夠有效制約和監督,根據崗位的需要選擇合適的人才。要規定各層次主管人員不僅要履行自己的職責,而且要對其下屬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將責任落實到個人,保證各層次目標的實現。組織結構要有利于上下級信息的溝通,避免機構重復,以最小費用取得最大效果。還應該根據執行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適時對內部控制系統進行修改、完善,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控制功能,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取得更大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池國華,關建朋,喬躍峰.企業內部控制評價系統的構建[J]. 財經問題研究,2011,(5).
[2]鄭石橋.內部控制實證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7.
作者簡介:高志賢(1970-),女,漢族,山東蓬萊人,高級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煙臺南山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