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富玲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倡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高中三大主課之一的數學更應注重創新教育的滲透。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生逐漸學會自主學習,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從事數學教學多年,一直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教育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大要求,也是當下的教育目標。每一名教師都應考慮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學生分數的提高上,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正常發展。在新課程要求下,為了使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勢在必行。高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數學教學中創新教育的滲透是必不可少的。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首先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尤其是學習。學生如果沒有目標盲目地學習很容易喪失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興趣,最終無法深入學習,更不用說創新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數學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喜歡數學。明確學習目標學生才能用心投入到學習中來,教師才能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F在的數學教材中都含有很多的數學故事,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名人故事,科學背景等內容,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明確學好數學的目標,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滲透創新教育做好準備。
明確的目標才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研究、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創新意識才能得到不斷提高。因此,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教學實際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數學對實際生活的貢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使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明確的目標驅使下,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創新教育。
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觀念,使學生勇于創新
數學中的創新觀念是學生在學習中的創新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的關鍵。創新觀念的形成會持久地影響學生在學生過程中自覺地利用自己的創新思維。它會使學生形成一種穩定的積極的創新心理,從而影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創新觀念的提高會使創新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習慣性的需求。教師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夠開展創新思維活動。當然,良好的創新意識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貫穿于我們整個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每一節課,每一個例題都應注重創新觀念的滲透,使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收到創新教育的影響,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觀念。學生在高中的這幾年正是思維較為活躍的階段。因此,教師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間,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身心特點,做好教學設計,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
三、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滲透創新教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推進,合作學習逐漸成為我們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這種學習形式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三、四人一組開展學習。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分組問題。分組時,我們要盡量使每個組內成員的學習能力有所差別。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使好學生帶動差學生,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學生在小組通過討論,各自發揮自己的思維優勢,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式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討論的機會,并且要加強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引導,使學生能夠避免思維混亂或者無法進行的局面。一個問題總是有多種解決方式的,這就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討論的可能。每一個學生都要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終得出最優化的結果。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這正是鍛煉學生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教師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創新。
四、教師應注重不斷創新教學形式
數學創新教學十分重視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創新能力的發展。而創新與個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個性的發展,往往蘊含著創新的萌芽和基礎。二十世紀50年代,受國外教育的影響,我國數學教學基本上采用五個環節的教學模式,這種“填鴨式”的教學,無論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一聲不吭地聽”,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即使盛極一時的80年代的“精講多練”也是大量模仿性的練習,缺乏創新精神,把學生變成了解題機器,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學期初,筆者對部分高一新生按數學成績分批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學生對數學學科教學情況可謂是暢所欲言,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但歸納起來最突出的一點是有關例題教學的模式問題。他們大都希望并要求教師能按“出題——分析講解——模仿練習——鞏固練習——熟能生巧”這一模式(以下簡稱“模仿模式”)進行例題教學,他們還建議每次作業前,最好都能先講幾道與本次作業相類似的例題。他們最大的理由是以前或者其他學科都是這樣做的。
筆者在高中數學教學實習中,一直在探究“出題——讀題思考——試解——分析討論——歸納總結——練習檢驗”(以下簡稱“實驗模式”)進行教學。我認為在高中數學例題教學中,“實驗模式”是一種使學生在“沒有直接經驗可借鑒,沒有樣板可參考”的情況下,根據自己對具體數學問題的理解,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有關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獨特地、創造性地進行分析、判斷、思考和探索題解的方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分析討論和歸納總結,對數學題中數學思想、數學方法進行提煉、升華、學習和汲取例題中數學的精神,它最大限度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還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探究。我們的教學應注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參與教學,這樣我們的創新教育才能得以有效開展?!矩熅?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