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打開知識大門的一把鑰匙,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興趣的培養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個充滿知識與智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要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件事學生總是想著去做,樂于去做,那么這件事成功的幾率一定很高。反之亦然。所以,我認為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一、發揮激勵作用,有效調動學習主體
美國前總統林肯曾說:“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贊。”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新《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鼓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事實也證明,在一堂課中,如果教師吝嗇表揚,那么,課堂中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不會有多高,反之,只要教師給予了學生適時、適當的鼓勵與表揚,用自己的激情帶動學生的激情,那么課堂40分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非常的高,時間會悄悄地在他們身邊流走,而不會給他們留下“老牛拖破車”的感覺,廣大教師也會領會了這一精神。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的鼓勵卻慢慢地變了味,不分對象、不分是非、方式單一,凡學生答完一個問題后,教師的評價就是“太好了”“真了不起”“你真棒”“掌聲鼓勵”這些非常形式化的語言,難道所有學生的不同回答教師都應這樣肯定?都值得這樣鼓勵嗎?
其實,對學生的評價應根據對象、場合不同而使用,對優生應適可而止,可對差生則要多慷慨一些,適當的表揚能增強學生的自信,而不適當的鼓勵只會導致學生驕傲。新《語文課程標準》是提倡以積極的評價為主,但并非有錯不改,而是方式應委婉一些,委婉的批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筆者認為這樣才是真正領會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關評價的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從而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學水平也就水到渠成。
二、巧妙利用獎勵機制
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作為教師要不斷地、適時地對學生加以激勵,讓學生獲得學習語文學科的成就感。這就需要教師多花些心思好好考慮自己班級的獎勵機制,一個好的體制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言語激勵法。我們在上課的過程中對于那些積極發言,勇于樂于發表自己看法的學生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和表揚,并注意對這些答案給予有理有據的、客觀性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同時我們還可以通過競賽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在班里掀起一股學習語文的熱潮,并給予參與者和優勝者以適當的物質獎勵,這對于每個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最重要的是這樣的獎勵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在講授詩歌單元時,教師除了聲情并茂的講解和讓學生體會詩歌的內涵和意境之外,我還安排了一次詩歌朗誦創作會。這次活動舉辦的非常成功,學生在朗誦創作會上展示了自己的佳作,體會了創作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學以致用,更培養了創造才能,小小的獎勵讓學生的喜悅發自內心,溢于言表。并期待著下次還能多多舉辦這樣的活動,同時對待語文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了。
三、將語文教學深入生活
語文是一門藝術,因為語文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正因為如此,我覺的語文教學更應該被還原到原汁原味的生活當中去,這樣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于文本的解讀,更能從中品味到語文的真味,生活的真諦。讓學生認識和體會到其實創作并非一件難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文學的創作者。比如,在學閱讀《灰姑娘》這部文學作品時,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呢?是不是讓學生明白是非好壞、善惡黑白就可以了呢?其實要想真正讀懂灰姑娘并非一件簡單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能將其還原到生活當中去,也許處理起來就方便多了。比如,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自己就是那個后母,你愿意自己的女兒還是別人的女兒成為王后?并讓學生說真心話。這樣對于這篇文章后母的角色,學生就會有了正確而全面的認識了,學生思考的角度一下子就打開了,從單純地認為后母的壞過渡到其實這也是一份母愛在作怪。再比如,如何理解十二點前灰姑娘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離開,而狼狽地逃走了呢,這在我們的生活中蘊含著一個多么深刻的道理:守時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呀!如果我們都能將語文這樣還原生活的本質,相信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都會熱愛語文!
四、適時將課堂學習搬移到課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掌握知識
教師可以將課堂學習搬移到課堂之外,使他們對學習的內容擁有一份新鮮感和好奇心,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授小學生進行寫景作文訓練中,就選擇了一種新鮮的授課環境,將學生組織到了學校附近的樹林和河邊,讓學生面對生活中最為普通的事物進行描述,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也能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懷;然后由學生進行互評,指出不足,以便日后改進;同時,我進行了必要的總結,鼓勵那些存在不足的學生,并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使其再接再厲,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
以上是我在語文教學中關于如何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進行的初步探索。總之,語文教學,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需要不斷地運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引導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只要我們能夠發現并找到學生的興趣之所在,就一定能提高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