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琴香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就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主義教學方法展開講解閱讀課教學。
【關鍵詞】閱讀教學 人本主義
《課程標準》中引入了新的教學理論,即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高中英語現狀是,學生學習任務重,教師講授內容多,學生大部分時間坐在下面聽,一節課下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但課后卻發現所記內容掌握的不多。尤其是高一,要學十門學科,學生學習任務太重了。教師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對知識點進行重復,學生平時要自學的多。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變,不光要教會學生知識點,還要教會方法,讓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有學習的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對于一篇Reading老師往往會先分析文章的鍛落,歸納段落大意;找主題句,經驗也表明,英語片段的第一句話往往是本段的主題句,這一段就圍繞這一句話展開的,當然,也有的情況下在末句;然后再分析文章結構,在分析好了段落之后,老師會講重點詞匯、短語和句型;學生不斷地記錄課堂筆記本。這就是傳統的老師為主的師本主義的教學方法,學生至始至終都沒有主動地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這樣的課堂學生會覺得英語課枯燥無味,更別談課后還會積極主動地思考怎么樣去學習英語。而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主義教學方法完全不同。
首先,就翻譯教學而言。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每當講解Reading時,可以試著先讓學生準備一下,然后再翻譯文章。整篇文章可以逐句逐句的翻譯,當遇到翻譯不起來的時候,稍停片刻,略講一下這個單詞的含義,這樣做使得這個單詞對于正在翻譯的學生和其他的學生來講都能夠起到很深的印象且記住。根據學生的心理,他們也顧慮翻譯不出來,所以之前會精心準備的,會把文章的生詞查一下字典等。做了這些工作,他們的上課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提高,思維跟著老師轉了。
其次,扮演角色教學。進行新課時,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把課文表達出來。比如,模快5的Unit 2 Reading部分,是電視臺節目支持人詹姆斯·朗主持的一場辯論賽,發言由綠色協會的林水清和企業發展咨詢顧問錢利偉這兩位。那么,在幫學生分析好了文章結構之后,可以先讓他們準備一下,三位學生分別充當主持人和那兩個辯論人,并且補充說,如果能夠不看文章而直接脫稿采訪和辯論,那是最好的。學生們有強烈的表現欲,積極主動地搶記文章,不懂的生詞和語法互相討論,從而達到一種積極的氛圍。最后一點時間,讓他們表現一下。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現學現賣。這也是一種很不錯的教學模式。
再次,配套的任務型閱讀教學。其實任務型學習的目標主要在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可以通過讓學生完成一篇任務型閱讀,帶著任務去理清文章。事先教師要根據閱讀部分的內容改編成任務型閱讀的題目,把教學重點和任務設計到任務型閱讀里去。學生在做題目時,對Reading部分的結構就能夠理解并掌握,重點詞匯已經在題目里設計了,題目做好后,就相當于梳理了一下文章輪廓,學生有目的性地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最后,聽力和電影視頻教學。即設計聽力和Reading內容相關,讓學生不看課本先聽,聽完后,讓學生復述剛才內容。學生復述的內容差不多就好了。這樣,學生不光提高了聽力,而且弄懂了課文將要講到的話題。或者,看相關話題的電影,比如講到Earthquake這一課時,我們可以放一個關于地震海嘯的視頻電影,配上英語字幕,這樣學生能夠學到了有關地震的生詞和課文所要表達的觀點和作者的態度。
當然,閱讀課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能力和個體差異來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教師在課堂上得尊重學生,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為教師只是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南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