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改革開放后,一些城市開始出現房屋租賃的現象,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謀生,租賃房屋的人也越來越多。近年來,相當一部分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迫于生活壓力無奈選擇了群租住房,群租現象已成為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由此帶來的治安、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備受各方關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居住價格同比上漲3.1%,其中,住房租金價格上漲4.1%。而北京6月份居住價格同比上漲6.4%,其中,住房租金上漲6.2%,漲幅遠超全國水平,且這一情況在今年上半年屢屢上演。在實際租房市場,這意味著租房人群的壓力有較大增長。高房租威壓之下,群租已成為許多人無奈的選擇。
據調查,北京望京地區一個100平方米的房屋,最多住過50個人,房間內到處是隔斷和上下鋪,狹窄的通道僅容一個人側身通過。這樣的群租房存在諸多問題和安全隱患,對此有關部委和各大城市都曾出臺各種辦法,希望改善群租現象。
早在2009年,北京市公安局、市規劃委等八部門就聯合下發關于出租房屋安全管理通告相關規定,要求將房屋隔成若干居室對外出租的,應當拆除隔斷。可以看出,北京從幾年前就開始治理群租了,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群租仍然屢禁不止,治理效果并不明顯。
近日,北京市再次出臺調控租房市場的新規,其中,“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引發高度關注。歷時一年,北京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終于出臺,群租的認定首次有了具體的面積標準,這對于治理群租問題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然而,僅僅依靠一個標準就能徹底解決群租問題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群租問題有著深刻的社會原因,北京城市人口,特別是外來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房屋的需求量持續快速增加,外來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的需求,都集中在群租上。群租的市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混亂和無序的狀況。究其根源,是城市人口和住房供應之間的矛盾造成的。城市人很多,規模很大,提供的住房卻有限。另外,在城市中居住的成本與承租人收益之間的差異,都會促使群租房現象大量存在。
我們且不說新規只是強調強化屬地監管,聯合動態監管,執行起來很可能像過去一樣,不投訴報案,就不進行查處,會出現執行難的現象。在這里我們只探尋群租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房租太高。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其他都是舍本逐末。業內人士建議,政府宜進一步擴大公租房、廉租房等房源,以“市場化手段、公益化目的”穩定租賃市場價格,緩解年輕人和中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困難。否則,一方是剛性需求,一方是廉價供給,群租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