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留福等
摘 要:中國城市近年來都在進行著快速發展,但中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都存在著相似的問題及制約因素,阻礙著城市的較高水平提升。2012年2月,“北改”工程在成都轟轟烈烈的展開,成為提升成都經濟形象的一大民生工程,對成都的經濟發展、城市形象必將起很大的推動作用。而它背后所折射出的城市問題以及解決辦法是值得思考和借鑒的。本課題就通過深入的了解這一工程的原因背景,以及實地考察,挖掘“北改”所折射出的城市問題,并就這些就行推廣和分析。希望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能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和借鑒。
關鍵詞:北城改造 城市發展 制約因素 分析
城市發展過程中必然存在許多問題,如交通,管理,生態,文化。如果不加以重視,采取正確的辦法,將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長遠發展。因此分析城市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對城市的發展與引導具有重要意義。
一、“北改”簡介
2011年11月,網友江天一色的一篇帖子《關于著力改善成都城北交通現狀的建議》在網絡流傳開來。引起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2012年2月,一項問政于網、問計于民的重大工程,“北改”在成都轟轟烈烈的開展開來,重點對“四軸四片”進行改造。“北改”將以“四態合一”理念,“五大興市“戰略,從根本上解決整個成都市的發展瓶頸,從而統籌“成都中軸”協調發展,力爭2017年,建成產業現代化、形態國際化、環境生態化、凸顯鮮明成都文化特色的宜人城北、暢通城北、安居城北。
二、“北改”所折射出的城市問題
(一)城市交通問題嚴重制約城市發展
交通是連接城市的重要紐帶,也是為城市發展運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交通對生產要素,人員流動,城鎮體系的發展有決定性的影響。通過對“北改”的深入了解,城市交通存在著以下問題:
1. 規劃布局不合理
眾所周知,在成都中心城區二環和三環之間,有一條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前的約50公里寶成線U形市區段鐵路線。該鐵路修建時,由于缺乏遠見,低估了城市發展速度,它現在如一把刀子直捅城北中心,成為制約城北改造和建設的最大障礙,所有的道路建設基礎設施建設都受制于這條鐵路線!
2. 交通道路數量不夠,便捷路網難以形成
火車北站和眾多專業市場都建在城北中心區域,造成整個城北地區的人貨混雜、交通擁堵、臟亂差、治安混亂,城北地區與成都市其他區域格格不入,且城北地區路網格局仍舊停留在建國初期,加之公交數量稀少,導致城北因為交通原因發展緩慢。
(二)城市發展不平衡
1. 歷史原因
成都北城作為成都的門戶,1995年以前都是作為成都的經濟發展中心而發揮其不可忽略的價值地位,雖說如此,但北城的管理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卻沒有跟上,造成北城基礎設施短缺,產業業態低端,城市形態老舊,綜合治理任務艱巨。
2. 國家政策的偏移
1996年,成都曾明確“引導城市向東、向南發展”。大手筆的城南城西高新區建設、城東工業調整,帶來飛速發展變化,唯有作為成都門戶的北城地區,在一成不變中越發顯得破敗、落后。
(三)舊城改造
1、北城的環境狀況
北門棚戶區是我市傳統的手工業和老工業區,計劃經濟條件時期,曾顯繁榮,改革開放后,隨著老企業的倒閉、改制和遷移,該區域日漸衰落,現已成為市區經濟“凹地”。北城的危舊房屋集中,安全隱患較大。區域內除主街道外,基本無消防通道,無消防設施,電路老化,房屋結構安全和消防安全隱患重大。基礎設施缺乏,功能布局混雜,加上生活垃圾等污染,區域內河道已成為污染嚴重的臭水溝,生活環境惡劣。
(四)核心單一,城市單極發展
2010年9月1日到2日,四川省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工作會議召開,規劃要建設天府新區,形成以現代制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時至今日,成為繼重慶兩江新區、上海浦東新區等又一個國家級新區,帶動成都現代產業發展和整個四川經濟發展的天府新區經濟格局初步形成。而成都幅員廣闊,南部的發展很難拉動北部的整體提升,城北發展緩慢,南北極不平衡與協調。
三、中國城市的制約因素分析及推廣
縱觀中國各大城市的發展狀況,“北改”所折射出來的城市問題,無疑不出現在每一個城市。或許每一個城市結合自身的發展狀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但“北改”在應對這些問題時所采取的做法仍舊有值得推崇和借鑒的地方。在此對這些策略做一梳理:
(一)政府政策主導,人民參與
成都開全國先河探索的“自治改造”這一舊城改造模式,成為了一把破解舊城改造難題的“金鑰匙”——群眾的力量。簡單來說就是:“怎么改”政府統一定,“改不改”群眾定。對于涉及面大、工作任務重的工程,一定要激發群眾和業主的參與熱情,善于做群眾工作,善于用群眾做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曹家巷,這一成都中心城區最大的棚戶區,曾經10年都拔不掉的“釘子”,在2013年7月16日這一天,終于完成自治改造片區100%成功簽約,項目實施正式啟動。
(二)交通規劃合理,目的明確
北改首先確立“交通先行”的改造原則,地鐵建設,道路改造,鐵路客運站擴建搬遷三位一體的總決策。2012年完成8橫10縱道路規劃,緩堵通暢;2015年形成地鐵路網,火車站客運站擴建搬遷將有效改進城北交通擁堵的問題。城北一通,將有效激活區域潛能。
(三)注重文態、生態、環境的保護
城市發展不能以破壞城市文化的多元性,生態環境的平衡性為代價。城市規劃,城市改革應該注重歷史文化的發掘和傳承。金牛區實施的文態建設“六個一”工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城市需要生態文化同時跟進策略,鳳凰山片區的濕地公園建設就將生態做到了極致。
(四)打造特色文化,提升城市亮點
一個城市必然有自身的鮮明特點,沒有自己特色文化的城市不是一個優秀的城市。成都市將北城片區的生態、文態與旅游相結合,打造成都文化旅游發展新高地。并以大熊貓文化名片,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文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