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亞娟
特寫1
一場妙趣橫生的機器人創意闖關(RTEC)比賽
7月19日上午,江蘇師范大學,一場妙趣橫生的機器人比賽正在風風火火地進行著。賽場上懸掛著“機器闖關,創意比拼”的口號,這就是第十一屆NOC活動決賽機器人創意闖關(RETC)比賽的現場。
比賽分小學組、初中組和高中組三個組別進行,不管是小學組的“小朋友”,還是高中組的“大同學”,只見小選手們在各自隊友的配合下,熟練地搭建著積木:飛行器機器人、遙控機器人、機器狗、創意小金剛以及機器蛇、機器蟲,不一會兒的功夫就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記者正看著入神,突然感到一陣相機閃光在余光中閃過。轉身一看,原來是一排指導教師正在比賽區外站成一排為孩子們助威呢!據該賽項裁判長馬軍介紹,本賽項首開以往NOC活動中機器人比賽封閉式競賽的先河,允許帶隊老師等前來觀摩。
“孩子們在觀眾的注視下,更有‘表演欲望了。他們都是各地方代表隊選派來的尖子選手,有著豐富的比賽經驗和扎實的基礎知識。根本不會因為人多而怯場。相反,他們非常興奮,希望把自己的最高水平展現給大家。”馬軍如是解釋道。
來自上海市黃浦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的楊慶國老師,是帶著任務前來觀摩的。他說:“通過觀摩機器人創意闖關(RTEC)賽項,發現選手們的態度非常認真,比如小學組的選手們,在比賽中表現得非常‘專業、專注,雖然都是年齡很小的孩子,但都很自律,比賽過程也很有序,在搭建模型時與隊友的配合也很默契,個個表現得都像個‘小大人。”
楊老師還說:“這次觀摩的目的主要是想拍一些選手們的照片,看看其他賽區們選手的臨場發揮水平和技術能力,虛心地學習一下并從中學到知識和技巧,以便回去更好地指導學生。我們將會在綜合考慮后嘗試明年也參加此賽項。”
在比賽間隙,裁判張馬軍還介紹了本賽項的競賽規則和對選手的技術要求。他表示,盡管是新賽項,但今年的報名非常踴躍,共有80支隊伍近200余人報名參賽,堪稱為本屆NOC活動機器人賽項中報名人數最多的賽項。通過現場觀摩可以發現,此賽項的觀賞性和趣味性都很高,它采用一環連接一環的聯動裝置,關卡包含了智能關卡、科學原理關卡、綠色能源關卡和地方特色關卡。選手們在完成比賽的同時學到了多學科知識,關卡設置上也極具時代特色。
尤為重要的是,本賽項在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極具現實意義:首先,該賽項的所有設計都要體現選手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既是選手參加競賽的必備素質,也是評審工作的一大考核元素。此外,賽項關卡的設定,還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地域特色,這是以往機器人比賽中沒有涉及的要求。其次,在動手能力的要求上,由于在積木搭建環節的實踐性要求非常強,各個環節連接非常緊密,選手完成比賽需要耐心和細心,更需要加強團隊合作。最后,與其它機器人比賽中機器人傳感器受光影響明顯的特質,本賽項一般不會受到光的影響,因此允許觀眾現場進行觀摩。
特寫2
發明創新賽項:參賽作品更注重貼近生活,解決實際問題
7月20日上午,發明創新賽項教師組決賽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前一天,學生組(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組別決賽已全部完成。本次決賽的參賽作品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技術創意四種類型。
“比賽中涌現出來的發明創造大多是選手們從個人生活實際中取得靈感,也更加注重從現實生活的需要去展開創作,選手們認真的參賽態度和良好的發明創作用意讓人很感動。”發明創新賽項評委徐曉敏欣喜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本屆NOC決賽發明創新賽項的參賽作品,大多是應用已有技術解決現實或社會中的問題而形成的技術創意方案。例如,來自山東省壽光市紀臺鎮吳廟小學的“20以內借位減法想的過程演示器”,它的作者是一位來自教育條件欠佳學校的農村數學老師——魏興金。魏老師在教學中發現,由于農村老師的水平和精力都有限,很多學齡前兒童在學校算術課上的數學思維得不到很好的啟迪和引導,這些孩子如果起步不好,在入學后就會落下很多基礎知識,導致學習數學很吃力。為了讓孩子們更加輕松地學習數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魏老師與他的教研團隊一起,開始了“20以內借位減法想的過程演示器”這個技術創意的研究探討工作。
據該作品的另一位合作者介紹,“20以內借位減法想的過程演示器”不僅可以引導學齡前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提高高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學習數學只要入了門,找到技巧之后正確率提高了,自然就會有了‘感覺,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此外,本屆發明創新賽項依然非常重視來自學生、教師的發明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推廣問題。同樣拿“20以內借位減法想的過程演示器”來說,目前此技術創新只是當作教具在山東省壽光市的部分小學推廣應用,且尚未申請專利。
徐曉敏告訴記者,本賽項中的大多發明項目只是提供一個原始的發明創新,在設計和外觀上都顯得還很粗糙,如果真想讓發明成果在現實中得到推廣應用,我們的建議是先將技術創新成果申請國家專利,再從設計結構、外觀等方面進一步優化改進。與此同時,積極在社會上尋找企業的資金支持,將創新成果轉化成產品出售。只有這樣,這些發明人的發明成果才能真正地實現價值、實現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