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兒
《師道》改版,已歷十年有余。其中,有艱辛,有困苦,更有期待與歡欣。
十余年來,《師道》外形變化不大,風格如一,但內涵在日漸提升。
從最初的以文摘與原創三七開,到現在的以原創占壓倒多數的改變,見證了編輯們的努力,也見證了作者對她的支持。
從最初的以省內發行為主到現在的全國公開發行,省外自費訂戶穩步增長,說明了讀者對她的喜愛。
《師道》不失文靜。不喧嘩,不炒作,不嘩眾取寵。有一位作者問:為什么我的文章老不被選用?我覺得自己寫得不錯的。編輯告訴她:你的文章雖然也不錯,但文風太躁了,充滿了“張牙舞爪”的感覺。不合我刊風格,所以,請另投他刊。也有的文章,說好聽點是作痛心疾首狀,說難聽點是歇斯底里,這樣的文章,《師道》拒之。平和理性,《師道》,持之以恒。
《師道》不失務實。江蘇有位雜志總編說:《師道》最可貴的一點就在于不說假話,而是盡量說真話。這很難得。沒錯。《師道》很務實,提供給讀者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很少水貨。常有讀者反映,在《師道》發表文章太難了。沒錯,《師道》的稿件,首先要真實,助長人為造假,堪稱惡劣。
真實的《師道》也吸引了一批寫真話干實事的作者,他們可以說是教育一線真正的平民精英、草根英雄。他們對教育有較深的認識,對教育現狀總是帶一點批評的視角,他們對現實不滿足,但也并不絕望,總是抱著改良的態度抱著希望來看待教育的點點滴滴。編輯常在這些作者的觀點中找到共鳴。覺得自己沒有說出的話叫作者說出來了,而且說得如此貼切,如此精妙,心里不由得充滿喜悅。這樣的作者不少,《師道》中不時可見他們的佳作。
《師道》不失典雅。《師道》吸引了一批有才華的作者,其中一些人可以說很有文學天分,也很有人文情懷,甚至很有責任感與使命感。其中,不乏女教師。這些才華橫溢的女教師,個個都有如水情懷,如琴文筆,文章寫得那叫一個好!她們中有的古典文學功底扎實,詩情畫意;有的性情溫婉,哪怕生氣也是不慍不火;有的極有耐心,觀察細致,筆下纖毫畢現,孩子們在她們的筆下那么淘氣,也那么可愛,甚至有些讓人心疼。她們筆下的教育生態,有一種讓人溫暖的力量。看了她們的文字,有時編輯也會嘆息,有這樣的老師,是教育之幸,孩子之幸。多一些這樣的老師,我們的教育會更有希望。
《師道》不失理想。《師道》不搶眼,很低調,在現實與理想的冰火兩重天中,高揚教育理想的風帆,《師道》沒說,但一直在做。《師道》沒有大聲呼號,但一直在持續地傾訴,在呢喃,在尋找教育的正能量。在應試教育轟轟烈烈之時,《師道》希望更多人來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希望教師對學生有更多的理解、尊重與耐心,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一定自由揮灑的空間而不是成為學習機器人。建設美好的教育生態,創立深受孩子歡迎的學校教育,老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成就自己,師生共創教育的幸福與美好……《師道》相信水滴石穿的堅韌。
在《師道》發稿不易,但發過稿的教師也不少。真的要感謝我們的讀者與作者,他們在時下這個功利浮躁的社會,和編輯們一道,苦苦地用文字支撐起一方教育的晴空。每當讀者說“《師道》,好雜志”或“《師道》不錯,我很喜歡”時,我相信編輯們的心中,是溫暖的,感動的。
相伴《師道》,痛并快樂著。
責任編輯 蕭 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