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韜
我國從2005年底開始著手改革戶籍制度,目前已有河北、遼寧等多個省份相繼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劃分。盡管各地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二元戶籍制度的弊端并沒有根除。隨著城鄉交流的日益廣泛以及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二元戶籍制度再次引起愈來愈廣泛的社會爭議,人們對于戶籍制度的改革呼聲更高。
一、關于現行戶籍制度的兩種看法
一種看法認為,我國現行戶籍制度不利于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的實現。這是因為,遷徙自由是現代國家公民權利的重要內容,而我國現行戶籍制度束縛了這一重要權利。由于二元戶籍制度,造成了城鎮和農村居民的不平等,如求職、求學的不平等、福利的不平等,其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有太多的附加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戶口簿不僅是一種身份的體現,而且是一種資源享有權的確認。同時戶籍制度不能適應現實社會生活的發展,國家統一分配戶口遷移計劃指標的做法難以適應不同地區需要。現行的戶籍制度制約了農村的發展,特別是高素質人才集中于城市,而欠發達地區飽受人才流失的困擾。由此看來,戶籍制度已經妨礙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不僅如此,現行戶籍制度也產生了一些腐敗現象,有些人為了獲得城鎮戶籍向官員行賄,等等。因此,我國二元化城鄉戶籍制度的改革已經成為必須要直面的問題。
另一種看法認為,整體打破二元戶籍結構可以圓部分人“非農業戶口”夢,但全盤否定此制度存在較大偏失。首先,二元制戶籍便于統計國家人口。這是關鍵之處,也是中國國情所決定的。雖然戶籍制度的這種身份制性質讓城鎮戶口溢價,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持有農村戶口的居民也在逐步享有社會福利。更何況我國農民比重占了總人口很大的一部分,如此之多的農民取消了二元戶籍制度,恐將帶來農業發展滯后的結果,我國的農業經濟勢必大幅下降,很大程度影響國家的整體經濟。同時,受制于大城市有限的資源,如果戶籍制度完全放開,很可能造成對有限資源的侵占,勢必造成新的不平等。最后,從社會穩定的角度來看,傳統戶籍制的長期實行,基本上不改變現有的利益格局,能有效避免社會的劇烈動蕩。如果貿然改革二元制結構,勢必造成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出現就業困難、環境污染、住房緊張、犯罪增加、公用基礎設施不足等現象,城市病會愈發嚴重。
二、關于二元戶籍制度改革的建議
上述兩種看法似乎各有其理,但又不盡全面深刻。二元化戶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保障公民權利,有利于新型城鎮化建設,有利于優化城鄉資源配置,有利于釋放更多改革紅利。因此,二元化戶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筆者建議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一是完善法律法規,修改憲法并制定全國統一的戶籍法。戶籍制度改革與創新,要除弊興利,推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戶籍制度。現行的二元戶籍制度的最大弊端是限制遷徙自由,其結果必然是利益向城鎮“非農業人口”傾斜,廣大農民成為“二等公民”。因此必須在憲法中恢復居民的遷徙自由權,使公民真正實現平等的權利,同時制定國家戶籍法并推出科學的戶籍管理政策措施,推動戶籍管理的法制化。
二是剝離福利待遇,建立全國統一的公民居住證制度。首要任務是消除城鄉之間在居住、就業、社保、教育、醫療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制度,實現政策的統一和制度的公平。同時,恢復戶籍功能,使之成為國家用于身份證明、人口統計和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推行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改變戶籍制度與其掛鉤的現象。
三是加快城鎮化進程,保證農村居民權利與福利。城鎮化是打破城鄉分割、改變傳統“城鄉二元”的重要途徑。在堅持傳統的二元戶籍的前提下,逐步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加強引導和管理,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同時,在城市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業人口,可按當地規定在就業地或居住地登記戶籍,并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
四是增加配套改革,力爭實現公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五是加強政府合作,建立全面、穩固的監管體系。城鄉間各級政府的合作,可以快速消除造成城鄉隔離、阻礙城鄉融合的制度性障礙,實現城鄉之間資金、人才、信息、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因此政府應加大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支持和保護的力度,實現社會的公正。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國際學院)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