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凌



哼唱牧歌的生活到底更為簡單還是更為奢侈?
我們在奮斗與悠然,漂泊與安定之間懷念彼此,
幻想能在最為動心的那刻死去,
但為了什么終于不能?
6月26日,一名牧民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故鄉古努鎮牧羊。(法新社照片)
點評:自然的安寧,只有在社會安寧和內心安寧之后才能被細賞。
6月3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訪南非期間參觀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服刑18年的羅本島監獄牢房。(路透社照片)
點評:強者自救,圣者度人。“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自由的光輝。”
6月30日,在埃及開羅,一名示威者在參加反對總統穆爾西的集會時揮舞國旗。(美聯社照片)
點評:變革的熱情仿佛核裂變,可控是寶貴的能源,不可控就是災難。
6月1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名抗議者和防暴警察對峙。6月17日以來,巴西主要城市爆發大規模示威游行,抗議政府上調公交車票價格,反對在世界杯工程上開支不當,同時要求打擊貪污腐敗和改善醫療、教育等福利。(路透社照片)
點評:強弱已分,但勇氣是火,威嚇是煙。
6月18日,俄羅斯薩馬拉州伏爾加河沿岸一試驗靶場發生爆炸,其引發的火災導致33人受傷,附近居住的6500人被疏散。(路透社照片)
點評:災難發生在遠處,我們可以選擇當看客。但總有些切近的災難,是人生無法回避的功課。
6月27日,在德國奧古斯圖斯堡宮,一名小男孩在“你就是藝術”展覽上與一件3D作品合影。(法新社照片)
點評:突破平面與框架的束縛背后,是突破思想和觀念的束縛。
6月11日,在瑞士巴塞爾藝術展預展上,一名參觀者從德國藝術家卡斯特·奧萊的作品《蛇》旁走過。(法新社照片)
點評: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臨頭螂撲蟬。
6月21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圣彼得堡參觀“青銅時代—沒有邊界的歐洲”主題藝術展。(美聯社照片)
點評:不忘歷史,放棄紛爭,讓我們開始談論生活與藝術。
6月22日,人們在美國紐約科尼島的月神公園蕩秋千。當晚,2013年最大的滿月點亮夜空。(路透社照片)
點評: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蘇軾《春雪》)。所有關于月亮詩句的背后,都寄托著人的情感。
6月7日,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辦的“活力悉尼燈光音樂節”上,參觀者在欣賞投射在地板上的條格圖案。這是日本藝術家池田亮司的燈光和聲效藝術作品。(法新社照片)
點評: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身為棋子,即使貴為王/后,也被命運操縱。
6月8日,在英國阿什本小鎮舉行的世界腳趾角力錦標賽上,兩名女選手進行比賽。(路透社照片)
點評:一直腳踏實地,也應該允許腳趾偶爾露露“臉”。紅方形勢大概不妙,看來競爭時不能太注意形象。
6月16日,在加沙地帶,一名參加學生夏令營的巴勒斯坦男孩透過一幅遮擋布向外張望。(路透社照片)
點評:張望的臉孔,布上的影子,仿佛柏拉圖《理想國》的洞穴寓言。重要的不是彼岸,而是追求本身。
6月10日,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克里斯·卡西迪使用裝有400毫米遠攝鏡頭的數碼相機,透過窗子拍攝400千米外的地球。(路透社照片)
點評:天際宇宙的狗仔,偷窺著整個地球。
6月28日,在加拿大溫哥華,一名男子將半張臉化妝成動漫人物的樣子,參加第10屆溫哥華動漫展。(新華社照片)
點評:每個人都有隱秘的另一半。
7月4日,在上海浦東金融區,一名男子搭乘扶梯上行。(路透社照片)
點評:上升的身影有些孤單,繁榮的街頭少些溫情。追逐的腳步走得太快,丟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