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健
一年前,如果有人說已經有嬰兒也會用的電腦了我肯定不信。我認為除非專門設計一個簡單到初生嬰兒能看明白界面,再加上各種黑科技的輸入界面,否則話都說不利落的小孩怎么可能“用”電腦。但今天我要承認我想得太多了,因為現在我那不到兩歲的女兒已經能拿著家里的各種平板電腦和手機玩得不亦樂乎。
最開始女兒接觸的是iPad。在看著大人展示照片和視頻之后,她就迅速學會了滑動解鎖、點擊圖標開啟應用程序、滑動屏幕瀏覽內容以及使用home按鈕退出。很快,她就借助這幾個基本操作開始自己玩兒了,不論是打開游戲胡點一氣,還是啟動拍照應用變成自學成才的攝影師,都不成問題,有幾個優秀的兒童應用她還能玩得非常熟練。
習慣了iPad之后,女兒看見我使用的安卓平板也要搶過來玩兒。她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沒有home鍵可以開啟屏幕,但只要我演示一次按側邊的電源按鈕就行了,其他操作方式并沒有難住她。我以為沒有實體home鍵會讓她無法退出應用,結果人家根本不在乎屏幕上虛擬按鍵和實體按鍵的區別,直接點擊中間的按鈕退回桌面了。
后來我又拿個Windows Phone手機讓她試試。不同的解鎖方式并沒有難住她,大色塊的界面看起來和以前的系統不一樣也不是困難,她立即就找到了照片庫,并開始瀏覽照片了。
在看到實際效果之前,我完全無法想象這么小的孩子面對信息技術設備時幾乎沒有使用上的障礙,必須感謝蘋果開啟的的全新用戶體驗時代。
我發現對比我們成年人,嬰兒學習和使用這些新裝備的能力甚至更強。家里的長輩雖然也有同樣的設備,但他們并沒有積極探索和試用的過程,大多數情況下只是用我們安裝好的應用,其他功能知之甚少,甚至當女兒誤打誤撞用iPad給媽媽發起facetime通話時完全不知所措。
回顧我們學習電腦的過程,大多數人是從鍵盤鼠標和Windows開始的。雖然Windows的圖形界面已經比早年的DOS命令行易用了很多,但比起只需要看圖標和用手指的平板電腦來說,學習門檻還是很高的。我認為嬰兒不可能學會用電腦,是把大多數人接觸電腦的學習曲線套用了過來,忘記了在他們眼里,栩栩如生的圖標和直覺的點擊和滑動是更自然的體驗。
平板電腦做得不錯了,傳統電腦易用性的還能提高么? 對消費內容為主的用戶來說,把平板電腦的體驗移植到桌面產品就行了,微軟和蘋果在這方面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他們的新一代操作系統都在提供接近平板電腦的體驗。但是對創建內容的工作來說,完全的自然界面未必最高效,掌握一些技巧可能更有必要。就像同樣是開車,普通人學會開車應該很容易,但要把賽車開快開好還是離不開訓練。
未來的電腦還能更易用么?除了手指和鍵盤鼠標,我們與電腦的互動方式還有很多可能,比如語音控制、眼球追蹤、體感操作甚至腦波控制等等,而且有的技術已經比較實用了。但我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因為這些嘗試還是在把電腦當做一個被動接受指令的機器,沒有把電腦看做一個能真正互動的對象。
同樣寫一個文檔,用電腦(不論語音還是打字)和找個秘書記錄,操作難度肯定完全不同?,F在的電腦對自己的操作者是誰完全沒有概念,甚至是人還是狗也沒有區別。從系統架構到應用程序,如果電腦能在對用戶的認知和互動方面有更多進步,未來的電腦肯定會有更好的體驗。希望沒有多久,電腦不僅能被孩子所用,而且還有能替我哄孩子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