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力立
摘要:自上個世紀以來,新聞媒體是第四權力的概念提出,這反映出新聞對于社會的巨大影響,但新聞自由主義盛行以來出現的種種問題不容忽視。《世界報》和《世界新聞報》是兩家不同時代的報紙的,在報道和策劃上有相似之處,對比分析兩份報紙前者得以延續而后者走向末路的,對新聞自由主義和新聞社會責任理論在新聞媒體中的應用將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新聞自由主義;社會責任論;第四權力;黃色新聞
一、第四權力下的新聞自由主義
在世界新聞傳播史上,曾經有所謂第四權力概念,認為新聞報道權是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之外的國家第四權力,換句話說,新聞報道權屬于公權力范疇,它雖然與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一樣,都來自于公民的憲法授權,但是,當新聞報道權脫離了公民權利之后,就成為具有獨立權力主體的特殊公權力。
掌握新聞報道權的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享有類似于警察和法官所享有的公權力,不僅可以進入公民的私人領地,獲取公民的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而且可以像法官那樣隨意地評論人物,對公民的言論進行審判。
這種派生于第四權力的新聞邏輯,從來都沒有被任何國家的法律所承認。但是,縱觀世界新聞發展史,人們不難發現,西方新聞媒體正越來越習慣于超越傳統的職業底線,把自己的觸角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以新聞報道權干涉公民的生活,甚至以自己強大的新聞影響力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走向。
新聞自由作為一種防御性權利,系指:新聞媒體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為維護此一重要制度之必要,主張新聞自由得使新聞媒體免受政府之干預。新聞自由防御性質表現在:新聞媒體的免于證言之權;不得搜索、扣押新聞媒體之權;新聞媒體有免受政府為達成一般社經政策或促使傳播多元、公平性而行管制措施之權。
默多克的《世界新聞報》就是一個秉承第四權力理念的新聞媒體。在長期的經營中,《世界新聞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扒糞”性格,以制作聳人聽聞的新聞作為自己的風格。按照《世界新聞報》負責人的說法,就是要讓周末休息的讀者坐在舒服的沙發上,滿足窺探的欲望。在這樣的經營方針指導下,《世界新聞報》不惜花費重金聘請私家偵探,采用現代化技術裝備監聽新聞人物的私人電話,并且將這些電話錄音整理成獨家新聞報道,滿足讀者的好奇心。
此次引爆《世界新聞報》的案件是,《世界新聞報》雇用的私人偵探對英國一個失蹤女孩兒的語音信箱進行秘密竊聽。這則消息一經披露,英國朝野一片嘩然,因為人們不知道還有多少私人語音信箱被《世界新聞報》監控,也不知道還有多少個人隱私被《世界新聞報》掌控。
這兩份報紙在新聞自由化道路上的最終結局卻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報》得以延續,《世界新聞報》狼狽倒閉。兩者同路卻不同歸,原因就在于前者及時轉變了報道理念,開始注重新聞的社會效應;后者肆無忌憚的運用各種手段獲取新聞資源,違背社會倫理。透過兩者背后可以看到的是新聞社會責任理論在社會正態效應的重要作用。
二、新聞社會責任理論
新聞社會責任理論,它來源于自由主義報刊理論,但又超出發展了自由主義理論,故有人稱這為新自由主義理論。它強調自由須以責任為前提,新聞媒介在享有自由權利時,要克盡對于社會,公眾的義務和責任。政府不僅要允許自由,而且還要促進自由。這條觀點,實際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新聞傳播的理論基礎。
美國歷史學家卡爾·貝克曾說:“理性與真理兩者間的界限已經是撲朔迷離了。我們相信,理性只不過是動物有機體的一種功能。
至于真理則是對不調和經驗的一種理解;這些經驗為了某種特殊目的與當時特定情況,必須作符合實際的調整。”啟蒙運動所倡導的自由主義思想開始動搖,人們對于個人、理性與社會、國家的觀念不再像啟蒙時代那樣樂觀與激進。現代社會至少不盲目伸張“新聞自由”,而是要求對大眾媒介加上某種必要的“約束”,建立“自由而負責”的傳播事業。
長期以來,西方新聞媒體把自己塑造成為公民的代言人,社會的眺望者。為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新聞媒體記者可以雇用私家偵探,可以出資購買獨家消息,可以拒絕出庭作證,可以保護自己的新聞消息來源。
絕大多數西方新聞媒體都是純粹的商業機構,他們為了獲得商業利益,必然會考慮到投入產出的效益。當新聞媒體為了獲得獨家消息而從事金錢交易的時候,那么,人們所看到的新聞究竟是真實客觀的新聞,還是沾染上“銅臭味”的虛假新聞?新聞媒體為了保護自己的消息來源,其采訪筆記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其工作的場所不被搜查,新聞從業者可以拒絕出庭作證。可是,如果新聞從業者把所有這些特權當作掩蓋虛假新聞的借口,那么,公眾還能獲得真實客觀的新聞嗎?
三、總結
從《世界報》到《世界新聞報》這百年有余的新聞發展實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追求新聞大眾化傳播是新聞發展的必然趨勢,社會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新聞的傳播致效,并且我們也看到新聞帶給社會的推動力量是不容小覷的。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社會公器的新聞媒體,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的權力來自于公民憲法的權利,如果新聞媒體及其從業者以犧牲公民憲法上的基本權利為代價,來滿足公眾的知情權,那么,這樣的新聞媒體就是有問題的。所以在新聞專業化的道路上,承擔起社會責任同樣重要,也只有這樣,才能帶動社會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琰琰.淺析西方新聞自由主義理論和社會責任論[J],新聞世界.2010(08)
[2]劉瑛.試析新聞自由與新聞侵權[J].新聞愛好者,2011(03)
[3]喻國明.“竊聽門”背后政府與多元力量的博弈[J].青年記者,2011(22)
[4]姜飛.“竊聽門”事件:西方傳媒與政府關系反思[J].人民論壇,2011(22)
[5]楊芳.政治與媒體:“竊聽門”所揭示的[J].世界知識,2011(15)
[6]張濤甫.“竊聽門”背后的媒介政治[J].新聞記者,2011(09)
[7]朱國平.媒體良心、新聞倫理與監督權——從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電話丑聞事件說起[J].中國記者,2011(08)
【作者單位:禹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