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培華
在人才隊伍建設問題上,我們經常要面對“流動”問題,它與“留住”構成了一組辯證的矛盾關系。我曾在編輯大會上說過,我們應該加強對新編輯的培養,要做到“招得進、留得住、帶得出”;在中層干部會議上也要求主任和分社長們關心新編輯的成長,主任、分社長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帶隊伍,沒有隊伍,再好的規劃、選題也沒有用,隊伍建設的好與否,就是考核干部的標準之一,隊伍成長了,成為骨干了,這就是成功;要是人帶沒了,我就問你們要,你把人帶到哪里去了?
抓質量是為了健康發展,抓發展規劃和速度是為了快速發展。然而,規劃也好,速度也好,首先必須有人,可以這樣說,一旦有了正確的規劃,人就是決定的因素。
最近,我發現在我們不斷招聘引進的過程中,人員流出也很頻繁。后來,我做了一個調查,要求人力資源部提供近三年離社人員的去向以及離社的原因,目的就是想掌握隊伍的穩定情況,從中我獲得了許多信息,并且也讓我進一步思考“流動”與“留住”的矛盾關系問題。
正常的流動是常有的,但是所謂人才流動,是從高層理論層面上說的,請問,既然是人才,有哪個直接領導希望他們流動?每個部門的領導對于人才,首先考慮的是“留住”,絕不是“流動”。人才“流動”只是從宏觀層面的理論角度而言,如果是一個盡職的企業或者單位、部門領導,在人才的流動上一定是“自私”的、“本位”的。出版業與學校不同,一個著名高校,由于她的平臺,會不斷吸引優秀人才流動進來,走人不可怕,因為走的人帶不走學校平臺的資源,而能進到著名高校來的人,一定是優秀人才,也一定能帶來優秀的成果、優質的項目,甚至還可能帶來優秀的團隊。然而,出版企業就不一樣,一個熟練編輯的成長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人走了,不僅企業損失了能戰善戰的編輯,而且帶走了資源,更嚴重的是他將很快成為熟悉你、了解你的對手,這一進一出的利害關系,我相信業內人士都會算賬。
因此,如何留住人才,穩定隊伍,是每一個領導必須面對而且是應該認真考慮的。
我想不外乎有三:其一,待遇留人,提高員工的待遇,這也是員工價值體現的重要方面,聰明的領導明白,只有加大對人力資源成本的投入,才能有優質的產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其二,空間留人,給予員工施展才能的機會,留出發展的空間,這同樣是員工價值體現的重要方面;其三,感情留人,關心員工,體恤下屬,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培養員工對企業的感情和忠誠度。三者因人而異,一般的員工只要滿足其一,就能安心工作,忠誠于企業的發展。
人才也好,一般員工也好,每個人總是有不同的個性乃至于弱點,但是共同的是他們都需要關心、關注、信任,這就需要我們的領導去想、去做、去提高自己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也許還需要我們的領導胸懷寬闊一些,委屈一些,甚至還需要多奉獻一些。
因此,“流動”與“留住”人才,對于一個具體的企業領導來說,首先考慮的必須是“留住”,如果屬下員工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了“流動”,就說明了在管理上一定是出現了問題,應該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只是去尋找客觀原因,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找到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
一個企業要發展,某個領域要壯大,我們都只是其中的一個過客,應該把企業或者說自己的事業放到發展的歷史長河里去思考、掂量,為企業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和動力,才是正確的、負責的行為。因此,不管我們自己在其中可以奮斗多少時間,都只能是一個過客,但我們必須對企業長遠的發展目標負責,對我們的后來人負責。“留住”人才,是一個企業人力資源建設的重要課題,是隊伍建設的重要基礎,是企業領導應該放在重要議事日程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