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曙/整理

財政部4月18日向社會公布, 201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79.69億元,因公出國(境)費21.36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43.99億元,公務接待費14.34億元。與2012年預算執行數相比,減少1.26億元。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減少0.29億元,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減少0.33億元,公務接待費減少0.64億元。
“三公經費”逐年下降誠然是好事,但公眾對此仍有疑惑:一是瘦身后的數字仍然驚人,能不能再削減?二是,各部門會不會采取新的對策,比如通過神秘的“其他支出”這一招術,“補上”被砍掉的那些數字?畢竟,要官員管住自己的腿、屁股尤其是嘴巴實在太難了!
吊詭的“其他支出”
早在2012年6月28日,國家審計署行政事業審計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公經費”并非公款吃喝的同義詞,要改變當前“三公經費”概念不清晰、標準不完善、口徑不一致的情況,并制定國內公務接待標準,加強“三公經費”執行的嚴肅性。
上述負責人表示,由于目前政府在公開“三公經費”時沒有進行必要的解釋,導致公眾對“三公經費”的認識還不夠全面 ,甚至將“三公經費”簡單等同于公款出國旅游、公車私用和公款吃喝,這是一種誤導。
此外,目前對國內公務接待尚無明確標準,外賓接待費和出國住宿費標準分別是1998年和2001年開始執行的,與實際情況已有較大差距,造成部門超標準列支現象比較普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教授喬新生認為,國家審計署相關負責人這番表態揭示,中國“三公經費”之所以居高不下,不是因為執法不嚴,而是根本沒有法律規則。他建議,盡快修改中國的會計法,改變目前由會計人員負責審批的局面。
最近,中國人民大學的一項調研發現,在一些政府預算中,“其他支出”數額巨大,在一些基層政府尤為明顯,最高的能占本級支出的40%左右。某市2011年一般預算支出中,按功能分類,“其他支出”達146億元,占總支出的11.6%,僅次于教育支出。
喬新生指出,中國現行的預算法是典型的“包干”預算法。國務院各部委的部門預算審批撥款之后,部委負責人以及各部委下屬機構的負責人均可在經費包干的范圍內自行“簽單”。“其他支出”的神話,很大程度上就是官員可自由簽單的“神筆”寫成的。
如今,在各種場合消費后“簽單”已經成為公務人員、酒店會所等相關人員、單位都樂此不疲、爭相為之的“唐僧肉”,炙手可熱。能“簽單”者,大多是單位中位高權重、說話算數的人物。領導習慣于簽單,原因不外乎是:一、將公款視為私款,把“簽單”作為權力的延續,認為憑借權力既能不用掏錢白吃白喝,還可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欲,更能結交朋友、交流感情。二、享受“簽單”帶來的優越感、滿足虛榮心。有權力簽單者,常被酒店高接遠迎,給予特殊關照,有面子。三、簽單是財力的顯露,領導名字就是權力,就是金錢。簽單還是關系熟人的佐證:能簽單的酒店越多,說明熟人朋友越多,證明關系網越大,更顯示出自己的身份、地位、能力。對于酒店會所,也是滿心歡喜地渴盼被機關單位“簽單”。
“吃的是魚翅、燕窩,喝的是茅臺、五糧液,要不是公款吃喝,誰能舍得;要不是領導簽字能報銷,誰敢這么胡整?”河南省某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縣委辦公室主任說,由于該縣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招商引資難度較大。所以一旦有上面的領導或是大企業老總來到縣里,縣里總是本著“再窮也要招待”的原則,盡可能提高招待標準。
2009年7月19日晚,四川洪雅縣招商局長冷國民帶著親朋去當地一家飯店吃飯,結賬時因其司機代為簽單被拒,其親友與飯店收銀員發生爭執,其中三名男子在飯店一頓沖砸,打傷了一名收銀員和一名廚師,損壞飯店財物近萬元。
官員的簽單權竟然延伸到了司機手上,甚至由此引發暴力沖突,令人深思。
無獨有偶,也在當年9月,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水務局長鮑振華的情婦趙某與其鬧崩后,竟然上電視曝出兩人奸情。經查,有權簽單的鮑振華,在水務局的接待和工作費用里為情婦簽單報銷油費和餐費。僅2008年一年,鮑振華簽字報銷的相關非工程費用就近百萬,但總共簽了多少,也沒有最后結論。
筆下自有顏如玉,誰人能憐鐵窗恨?
今年2月,國企珠海金融投資控股公司總經理周少強等人,在當地一家豪華會所公款簽單消費,僅紅酒就喝了12瓶,其中有拉圖、奧比昂等名酒,總價高達七八萬元。珠海市國資委紀委調查后稱,當晚只喝了6瓶,另6個空瓶是“學習紅酒知識的道具”。此論一出,輿論嘩然,周少強也被一些網友戲稱為“學酒哥”。
“筆尖腐敗”探源
公款簽單消費始自何時?
要厘清新中國成立后的公款消費成因,是有據可查的。
有人說,毛澤東時代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的問題。其實,此言差矣。
建國初期,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現象并非個例,毛澤東本人便親自領教了這種事情。據毛澤東衛士李家驥回憶:“1950年2月7日,主席從蘇聯回來,到了哈爾濱。哈爾濱市委設宴招待,把最好的東西做給他吃,有熊掌、飛龍等。第一頓飯,有胡志明在座,主席吃了?;氐阶〉?,主席對我說,這么好的飯有沒有必要啊?沒有必要嘛!我們的國家這么窮,搞得這么豐富干什么!你去交代一下,從明天開始,還按我們在家的標準去辦……后來到了沈陽,飯菜比哈爾濱安排得還好。主席很生氣,接見干部時專門講了這個事。”
據新華社高級記者戴煌所寫的《我反對神化和特權的代價》一文記載,1950年代中國的大吃大喝現象可謂普遍:1953年胡志明曾與戴煌閑聊時婉轉表達了對中國同志在招待宴請中的鋪張浪費——“這幾年,幾乎凡是去過你們國家的越南同志回國后都說,你們招待外賓的酒菜極為豐盛,都是些海參、魚翅、對蝦、鮑魚這樣值大價錢的??墒潜M管賓主早就吃到齊脖子了,廚房里還是照著菜單子大盤大碗地往上端,許多菜幾乎又被原封不動地撤了下去,不是很浪費嗎?
建國初期的公款消費是百廢待舉的特殊原因,并不具有普遍性。況且,后來的糧票、布票等商品憑票供給制度,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官員公款消費的可能性,那時幾乎不存在私營酒店,官員以個人名義的公款簽單消費幾乎不可能。
大致說來,官員在酒店簽單消費是改革開放之后的產物。
經濟全面復蘇之后,私營經濟全面興起,酒店為了爭搶客源,會主動聯系一些經濟效益好的國營企業或政府部門,同意他們先消費后付款,先把單子掛在那里,一月一結或一年一結。雙方通過協議,只認單位一把手或一把手指定人的簽字就可在一定金額內任意消費。
當然,這種消費在開始時會一些風險,由于部分單位簽單吃喝到一定程度后,在酒店的欠賬數目越滾越大,導致最后無力支付所欠賬款,從而給酒店帶來資金周轉上的困難,甚至因此而導致部分酒店停產歇業。這不但直接損害這些酒店的經濟利益,而這些酒店為討回欠款,往往會頻繁上訪乃至到法院起訴。媒體也不斷有公款簽單消費拖垮大酒店的消息曝出。
當酒店發現簽單消費的隱患之后,想中止也難了。一些酒店由于害怕得罪這些公權部門找岔制造麻煩,不得不接受其簽單消費的行為。
部分單位資金并不充裕,但是在可以簽單消費情形下,由于欠款可以等到猴年馬月歸還,某些官員便更為放心大膽、肆無忌憚地透支公款消費。
某些官員揣摩出公款簽單消費的無窮妙趣之后,簽單成癮,欲罷不能。
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說,這方面的改革,主要阻力來自各級領導干部。他們一方面習慣了吃請,另一方面滿足于請客簽單權力帶來的快感。
“簽單腐敗”真是無法解開的魔咒?
公款吃喝,簽單消費經媒體不斷曝光,更引起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十八大后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出臺了嚴厲的八項規定,吃喝奢糜之氣一時“風聲看緊”。
然而,要有效遏制這一頑跡,決非一日之功。已經積習難改的官員可謂心思費盡。近期頻頻曝光,公款吃喝悄然“轉戰”駐京辦、高檔會所、內部餐廳甚至隱秘小巷,有的還將茅臺等高檔酒裝進礦泉水瓶里。
針對這一現象,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宗福認為,從深層而言,這是由于各單位預決算管理存在問題,“三公”經費沒有真正公開。其實,如果簡單直接一點,我們只要揭開“三公消費”中那塊遮羞布即可。
一般概念中的“其他支出”包括少數民族地區補助費、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地方外事業務費和兵役征集費、軍事供應站經費、公房收租試點支出、看守所拘留所經費、流竄犯收容站經費及未列項目的臨時性支出等。近幾年來 “其他支出”讓地方政府愛不釋手有兩大原因,一是看不到具體支出用途,人大審議時好通過;二是預算法規定,年度中財政資金在科目間“流轉”不需人大審批。據透露,實際上政府部門財政有兩套預算體系,在沒有公開的那一套中,特定人是可以清楚看懂政府是怎么花錢的。
霧里看花的只是民眾。
對于如何規范公款接待,國外已有很好的經驗可以借鑒。印度沒有公款吃喝的概念;俄羅斯財務制度卡得很嚴,報銷手續復雜到你寧愿自己掏腰包也不想用公款接待;日本民間密切監督政府的公款使用;歐洲媒體對公款盯得很嚴,讓官員不敢有半點超越職權的花費行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事實上,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國內公務接待應當堅持有利公務、簡化禮儀、務實節儉、杜絕浪費”,此后各地陸續出臺關于公務接待工作的地方性規定。
2012年6月20日,浙江溫州市印發《落實公務接待“三嚴四禁”規定實施細則》,要求嚴格執行工作餐制度,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卡消費制度,嚴格執行公示報告制度;禁止午餐飲酒,禁止同城接待,禁止超規格接待,禁止經費超支,禁止簽單賒賬,以此向“舌尖上的腐敗”開刀。
《細則》對公務接待該怎么吃、能吃多少、什么不能吃等問題做出詳細規定,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嚴標準”。據當地紀委部門透露,自細則實施半年后,全市公務接待費用平均下降27%,市級機關單位下降34%。
看來,三公消費并非無法喝止的魔咒??刂迫M也和其他反腐措施一樣,制度制訂者同時也是掌有簽單權的人,改革就如同自己拿刀割自己的肉,非不能也,唯看其是否動真格。
● 本文資料來源于人民網、新華網、愛思想網、同花順金融服務網、戴煌著《我反對神化和特權的代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