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韋伯

現代生活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計算,從一位明星的性價比,到一部電影的預計票房,從為單身人士找到獨一無二的匹配伴侶,到預測經濟交易的結果,從廣告的個性化趨勢,到網絡購物技術的發展,歸根結底,一切都是用計算來解決的,幾乎每一周世界上都會產生一項與計算相關的新業務。計算究竟能掌握現代人的生活到何種地步?計算真的可靠嗎?愛情與藝術的價值究竟能否用計算來衡量?
人們有許多理由相信電影明星們賺得太多。布拉德·皮特和安吉莉娜·朱莉曾經租下一整列火車從倫敦到格拉斯哥旅行。湯姆·克魯斯的女兒蘇蕊因擁有一個價值40萬美元的衣櫥而名聲大噪。尼古拉斯·凱奇豪擲27.6萬美元買了一個恐龍頭。他本來不用花那么多錢的,只不過當時他正在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競價較勁。
尼克·米尼有更好的理由認為明星片酬過高:他的運算法則給出了證明。根據他的電影分析軟件,在上述四名男演員中,除一人外,電影公司都在浪費錢財。把他的分析軟件運用到整個好萊塢,電影公司會發現,眾多一流女星中,為了不讓有些人出演你的下一部影片,甚至花點錢也值。
從外觀來看,尼克·米尼旗下Epagogix公司實在沒有資格對好萊塢片酬發動攻擊,他們在倫敦南部共享辦公室的幾個閣樓房間里辦公。由于米尼還將與兩位電影公司高管會面,所以我與他的會談只能簡明扼要。最后,他請求我不要刊載公司分析師的全名,或他們的詳細地址,擔心他們會被挖角。
在電影制片廠上班時,米尼的首要工作是對劇本中成千上萬的因素做量化處理。有一眼就能認出的反派角色嗎、主角有多少煽情戲份、配角的戲份又有多少……通過電腦,將這些因素的交織作用與以往大片的票房收入進行比對,最后的計算結果就是該影片的預計票房。在83%的情況下,估算的結果與影片實際收入之間的差距不超過1000萬美元。米尼對這項工作全心全意,開發出一套算法,用以對藝術的價值(至少是票房)做出評判。
為了解釋算法的運作原理,他給我看了一張二維展示圖,在表格中,每行輸入一部電影名稱。“如果取消這一列……”米尼邊說邊用一只手抹去標注著“明星”的一列數據(其中包括從克魯尼到克魯斯的眾多好萊塢巨星,隨機排列,毫無關聯),“幾乎在每種情況下,都不會對票房金額產生影響。”
“我覺得這很有趣。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時我對技術人員說,‘你得改一下程序——這是錯的。他回答,‘我很用心在做啊,但數據就是如此。”按照這套規則來計算,有四位明星是例外。如果你聘請威爾·史密斯,布拉德·皮特或約翰尼·德普,票房就會大為改觀。第四個人?據Epagogix公司透露,那是一名女演員,是影視界最大牌的明星,只不過她對票房的影響與前三人不同,不是向上,而是向下。米尼說:“這會令她非常傷心,我不能透露她的名字。
幾年前,當尼克·米尼剛剛入行時,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悄悄同他聯系,要他看一個劇本。這部影片的預算是1.8億美元,米爾說:“高得令人咋舌,但還未最終確定下來。片子里有恐龍和老虎,故事場景設在離奇的史前時期,充滿夢幻般的語言。荒謬的事情隨處發生,毫無道理。”米尼不會透露這部電影的名字,因為他“惹不起這些人”,他告訴電影公司,電腦程序得出的結論與他本人的觀點一致:這部影片必定票房大敗。
分析軟件預測這部影片的票房在3000萬美元左右。米尼認為,如果劇本改動,票房有可能上升——但絕不會達到1.8億美元。本打算拍攝這部影片的電影公司放棄了,當天,另一家公司接手拍攝。他們對劇情做了一些改動,但還不夠充分,影片票房收入最終為1億美元。“我們再次與電影公司見面時”,米尼說,“他們的董事會成員親自來迎接我們。董事局主席向大家介紹說‘這是米尼——不久前,正是他為我們省下8000萬美元。”
在現代社會,算法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除了布拉德·皮特的性價比,還能預測種種個人行為。自2000年首家運用算法配對的相親網站啟動以來,諸如“化學作用網”、“天生一對網”、“基因相親網”以及“找到你的夫妻臉網”都聲稱,已開發了一套復雜的配對算法,能夠為單身人士找到獨一無二的匹配伴侶。
可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說法缺少可靠的證據支持,事實上,對于任何一個受過科學訓練的人來說,它們不具有絲毫說服力。與利用計算機尋找真愛相比,另一些算法更讓人擔心,比如計算軟件對世界經濟的威脅。經濟交易常以我們無法預見的方式互動著,想要通過計算來預測經濟發展有點兒像撫養孩子,哪怕你自己做得非常好,但將他們送到游樂場時,也沒法知道他們會遇見誰。2012年10月,卡夫公司的市值一分鐘內增加了30%。2010年,臭名昭著的“閃電崩盤”短時間內就使美國股市蒸發了一萬億美元。2012年3月,股價在15元以上的美國股票交易運營商BATS公司的股票出現崩盤。官方的解釋是BATS的股市軟件發生故障,從A至F字母開頭的所有股票均被殃及。假設一家上市公司正在為發行股票而開香檳慶祝,很有可能當瓶塞落地時,它的股價已變成了零。這一切的危險在于,人們沒有充分理解計算機系統,卻對其過分依賴。
算法的未來將會如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問題有點兒蠢。任何需要輸入數據并作出決定的事都離不開算法。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日益增強,它們的使用只會更加廣泛,幾乎每周世界上都會產生一項與計算相關的新業務。
但是,為個人提供服務不等于說讓計算機變成人,更別提讓計算軟件像人一樣創造藝術。這正是計算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原因。如今在美國,股市軟件的應用比2009年減少了10%。
只有那些每天使用算法的人才對其滿懷希望。對于電腦是否能夠評價藝術的問題,尼克·米尼的回答是:算法的用處不在于此。“無關乎好或壞,只與數字有關。這些數據代表的是絕對數字,是看電影的觀眾。我們試圖將其量化,為電影公司提供信息,它們會嘗試作出睿智的決定。”
舉個例子,上周,我參加了一次會議,討論僵尸與幽靈在影片中的優缺點。僵尸是令人厭惡的食肉者;幽靈則像吸血鬼一樣,害怕光亮,厭惡大蒜的氣味,無法在鏡子中呈像。運用我們的算法,你會發現二者對影片的影響不同。”
平心而論,米尼的算法并非完美電影的準繩,它只是進行判斷——以貨幣的形式。這并不是說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毫無價值,只不過在這個計算程序里,他們并非不可或缺,而是可以互換的。換句話說,他們對票房的影響不比僵尸或幽靈更大。
[譯自英國《智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