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爾·佩魯奇
大衛·貝克漢姆說:“如果我沒有成為一名球員,那么我的職業很可能是‘樂高玩手”。巴拉克·奧巴馬不僅成為樂高玩具人物之一,而且毫不介意其玩具形象是手拿積木的樣子。這兩位也不過是樂高公司成千上萬粉絲中的兩個,據調查,全球每人平均擁有至少80塊樂高積木。
樂高公司于1932年由木匠奧萊·柯克·克里斯琴森成立,1934年正式命名為樂高,取自丹麥語“leg”和“godt”的兩個首字母,意思是“玩得愉快”。這個名字道出了樂高公司的經營理念,不論是創建伊始的木質玩具還是上世紀40年代后的塑料玩具,其宗旨都是“鼓勵并開發未來的創造家”。即使是現在,樂高公司的產品還是建立在這個理念之上,通過游戲培養游戲者們的生活和學習態度,為以后打下基礎。
“玩樂高玩具是2歲至10歲孩子應該經歷的重要過程”,羅馬大學兒童精神及康復學科的主任加布里埃爾說,“對于成長期的兒童來說,這種集工程學與手工操作于一體的游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促進其左右腦協調能力。因為在玩樂高的時候,孩子會與人溝通,要思考如何搭建積木,還要動手組裝和拆卸。”
據統計,目前有27%兒童玩的樂高玩具是從父母那里傳下來的,而這些家庭相較其他家庭又會買更多的樂高玩具。也正是這種良性循環使得樂高集團成為歐洲第一大玩具公司,并且絲毫不受經濟危機的沖擊與影響。2012年樂高公司生產了190億塊積木,總收入比上一年增加了31.4億歐元,銷售量幾乎是2007年的三倍。
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意大利,人們縮減了日常生活消費,也沒有放棄購買樂高玩具。這都要多虧樂高公司的創新活動,實際上有60%多的收入都是源自這些新活動。“也正因如此,我們以后要更加關注孩子們喜歡的人物形象,并盡快將其制作成樂高玩具。”35歲時就登上樂高集團第四把交椅的約根說。2003年,他果斷終止樂高內部電子游戲的生產,并將80%的生產工廠轉移到墨西哥和東歐,縮減公司員工,將大部分的樂高主題公園賣給英國人梅林。這些決策使得樂高公司成功走出經營危機,并再次因為“樂高城市”以及“阿凡達”、“蝙蝠俠”和“印第安納瓊斯”等系列玩具而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樂高玩具的變革與社會變革也息息相關。約根清楚地意識到5-10歲的女孩子(包括他自己的兩個女兒)都不喜歡那些黃色的樂高人物。因為曾經的社會大環境重男輕女,所以樂高玩具人物大部分都是騎士、消防隊員和宇航員。大概是從2007年開始,樂高公司意識到那些“小公主們”更喜歡那些色彩豐富、做工細致的玩具。于是2012年,在經過對兒童市場的深刻調研后,誕生了“樂高朋友”系列,由五個美女構成,她們穿著時尚,生活在一個粉色的世界里,她們可以坐著篷式轎車到美容院休閑。盡管這個系列一推出就成為“過分性別主義”的爭論對象,但僅僅一年時間該系列就成為最受歡迎樂高玩具的第四名。“盡管我們的實際產量已經超過預期的兩倍以上,但仍不足以滿足市場的需求。”約根無比自豪地說。幾個星期前約根宣布要在中國開建一家新工廠,并把新游戲“赤馬傳奇”引進亞洲市場。游戲里很多動物部落為獲得能量之源而相互競爭,整個游戲都由積木做成,是一個神奇的世界,這里不僅有設定的角色,還有2013年將要放映的22部卡通影片的角色。
樂高的成功在于它將自己由一個簡單的塑料玩具生產商變成一個擁有無窮無盡的卡通人物的博物館,這里不僅有該公司自創的角色,還有來自其他動畫公司的卡通人物,這樣就免去了樂高公司自創人物的時間和精力,同時也將樂高玩具變成一種無時間限制的通用語言,一筆可以不斷傳承下去的資產。樂高是歐洲的迪斯尼,它成功的關鍵在于將過去、未來、質量、軟件、生產和創新全部融合到一起。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樂高玩具喚醒了成年人心中的童趣。據估測,至少有5%的玩具直接銷售給成年人。這種對樂高的熱愛源于其Afol計劃,即樂高成年粉絲俱樂部。樂高公司通過網站和社會活動與100個俱樂部保持緊密聯系,目前總共有10萬多人加入這個俱樂部。“通常人到了青年時期對玩具的熱愛就會逐漸熄滅,但多虧了我的孩子們,讓我重新燃起對它的熱愛。”42歲的工程師盧卡說。他是意大利樂高成年粉絲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也是樂高全球大使之一,其責任就是保持樂高與粉絲之間的密切聯系。盧卡曾用樂高積木做出一級方程式的歷屆賽車,但他保證,在加入俱樂部的600名成員之間沒有競爭,只有合作。
[譯自意大利《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