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澤優子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就讀最好的學校,但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壓力……
通過考試也有風險
成田奈緒子從醫25年,一直進行兒童心理治療工作。現在因升學考試產生精神障礙的孩子越來越多。有小學生在考試中突發病癥,也有中學生因為跟不上課程患上心理疾病。人們往往認為落榜的孩子是因為遭受打擊才閉門不出、拒不上學,其實并非如此。“很少有沒考上好中學的孩子來我這兒看病,考上以后卻無法融入學校的風險反而比較大。”成田奈緒子說。學習成績差、不能成為社團成員、與朋友產生矛盾等等,孩子會將一切挫折怪罪到為自己擇校的家長身上,他們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度過這些青春期的普遍障礙。
一名女生考取了附近分數線最高的一所私立中學。雖說這是她的第一志愿,但入學前的參觀和說明會都是父母去參加的。開學不久,她受到了同學的欺負,便不想去上學,說自己頭疼、腹瀉,還失眠。“因為你讓我考,我才努力的!為什么讓我的人生變成這樣!”深夜,她走進父母的臥室,撕扯母親的頭發毆打她。成田醫生說:“這個孩子患的也是適應障礙癥。許多通過了考試的孩子自尊心很強,不愿意承認自己得了病,而是一味認為錯在父母。”
女孩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痊愈,不過她自己決定繼續升入該校的高中部。升入高中后,她在班里結交了朋友,適應了校園生活。成田醫生說:“孩子處于壓抑狀態時,讓他自己做選擇是行不通的,把心靈調整至平衡至少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關鍵在于要讓孩子慢慢敞開心扉。”
借助父母與老師的力量
另一方面,考不上理想學校的孩子自我認同感會降低。有個男生考取了第四志愿的私立中學,“反正我就是沒用”成了他的口頭禪。缺課一年之后,他轉學到了公立學校,然而這空白的一年對他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他在公立學校仍然跟不上學習進度。不久,他用刀刺傷了朋友,不得不再次轉學。本來就反對他考私立中學的父親指責妻子:“都是你不好!”母親帶兒子來到成田醫生的門診。成田醫生與這位說“我兒子到哪都是個廢物”的父親進行了多次交談。后來,這個男孩在與父親一起去釣魚的過程中慢慢恢復了健康。
也有一些孩子是在老師的幫助下恢復了心理健康。一名小學男老師的長女考入了某著名私立中學,可是沒過多久,她總是在上學的路上覺得想吐,沒辦法去學校。
“教室里只有鉛筆寫字的聲音,好恐怖。”
“大家早晨在教室也不聊天,都在預習功課,每天談論的只有考試分數。”
他吃驚地看著女兒噙著眼淚向他傾訴。
多虧女兒的班主任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堅持給她打電話、陪她說話,她漸漸能去上學了。這位父親說:“在教育界工作的我們也走錯了路。因為當地的中學比較亂,我們就讓女兒考了私立中學,我至今也不明白這個選擇究竟是對還是錯。”
不要勉強孩子
很多學生無法承受備考的壓力,若不能通過學校的測驗,他們會恐慌地扯自己的頭發,或者5分鐘去一趟廁所。為了不被人說成是尿頻,有個孩子甚至在自己的房間放了好幾個盛放尿液的塑料袋。
“其中許多學生患的是壓力障礙,認真努力的孩子容易產生壓力,所以我希望各位家長能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并不是說參加升學考試就等于不好,關鍵在于教育孩子的方法。”成田醫生說。不要無視孩子真正的想法,要讀懂孩子的心。也就是說,在報考前和入學后都“不去勉強孩子”。
筆者采訪了居住在東京的四位女性,今年她們的孩子均考入了適合自己程度的普通中學,她們說:“之前沒勉強孩子是對的。”除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孩子們都是早睡早起,參加了學校的所有活動。這些家長認為:“如果強逼孩子報考那些非得下苦功才能進入的學校,入學以后也跟不上吧。”
這樣的親子不會出問題
☆孩子在晚上9到10點上床睡覺。
☆早上到7點再叫孩子起床。
☆早晨能看到孩子的笑容。
☆詢問孩子今天在學校過得怎么樣,孩子說的不是“很好”或者“一般”,而是“今天的午飯有炒面呢”等內容較多的回答。
☆孩子與朋友產生矛盾時,家長不提出解決方法,而是詢問孩子:“你想怎么做?”
☆決定晚飯的菜色時,不問孩子:“吃什么呢?”而是給出具體的選擇讓孩子挑選。
☆不認為只要成績好其他都無所謂,也不對孩子這樣講。
☆經常與孩子進行肌膚接觸(撓癢癢、撫摸、把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
☆孩子會展露自己的情感,并非一直是個“乖孩子”,喜怒哀樂表現明顯。
☆家長也坦率地表達感情,不裝穩重,不扮演“好家長”。
☆家長把自己人生中好的和不好的事情都講給孩子聽,比如自己曾被排擠過,因為初中逃課所以覺得中考特別難等等。
☆除了教育孩子,家長擁有自己熱衷的愛好、認真從事的工作。
☆夫婦倆常常談心(聊孩子以外的事情)。
☆全家出去玩的時候,不只去博物館等“能學到東西的地方”,還會去家長和孩子都喜歡的電影院、釣魚場、滑雪場等。
☆讓孩子看到許多“就算失敗,也總會過去”的實例,比如開車走錯了路,笑著告訴孩子只是會稍微遲到一會兒等等。
☆不認為某件事“應該這樣做”。
[譯自日本《朝日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