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敏等

關鍵詞合理用藥藥歷分析
藥歷是臨床藥師開展臨床藥學監護工作的主要工具,其可以及時的發現和解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與藥物有關的問題,可以很好的體現患者的合理用藥的狀況,并保留完整的記錄資料。我院藥學小組通過設計藥歷表格,對2011年1月~2011年9月內科、婦產科、普外科、兒科、重癥監護室患者病歷中的用藥情況以藥歷的形式來記錄,對臨床的合理用藥現狀進行分析和總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11年1月~2011年9月內科、婦產科、普外科、兒科、重癥監護室病歷300份,填寫了藥歷。
方法: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分析:①用藥是否有適應證;②用藥途徑、用藥劑量、用藥間隔及用藥時間是否合理;③藥物聯用是否合理、配伍禁忌、用藥過量或過分;④對肝腎功能不全、以及老年人、小兒和特殊體質患者用藥是否合理;⑤經濟性是否合理。
結果
300份藥歷的考察結果,見表1。
討論
藥歷建立的目的是正確選擇有效藥物,科學設計用藥方案,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準確的評價藥物的療效[2]。內科、婦產科、普外科、兒科、重癥監護室患者的病情復雜,變化快,用藥復雜,品種繁多,容易發生藥物的相互作用,藥歷的建立有重要意義和價值,有助于患者科學、合理的用藥。以上研究表明在這幾個科室中不合理用藥的現象仍有存在。
用藥適應證:一般闌尾炎切除術的圍手術期預防感染用藥,應用頭孢唑啉或加甲硝唑靜滴即可。但是本次調查發現應用的抗生素多為氨基糖苷類,表明預防性用藥混亂,容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藥代動力學調查:普外科的藥歷92份,平均住院時間11天。根據外科圍手術期感染預防的預防用藥原則,一般在術前1小時內靜脈給予足夠劑量的藥物,若手術時間超過藥物半衰期,可追加一次。圍手術期抗菌素的應用除了治療感染外,其他治療的意義并不大[3]。按照以上原則,本次調查絕大多數圍手術期的預防用抗菌藥物時間過長,細菌容易產生耐藥性。
對于特殊人群用藥的分析:重癥監護室(ICU)患者中的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多種并發癥患者),由于器官功能的改變使得藥物的體內過程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分布容積和清除率發生改變,應用治療窗窄、毒性大的藥物(如萬古霉素)時易產生不良反應,發生中毒。內科的糖尿病合并腎功能不全者,使用二甲雙胍、格列吡嗪時應慎用,定期要檢查腎功能。對于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癌癥患者,需鉑類化療時,最好選擇奧沙利鉑,因順鉑需要水化,會加重心臟負擔,卡鉑骨髓抑制明顯,多數化療患者白細胞偏低。普外科的藥歷中,對兒童應盡量避免使用氨基糖苷類和喹諾酮類,以免造成耳毒性和軟骨病變。伴有痛風的患者用北京降壓0號,有膽結石的患者用吉非羅齊降脂。所有這些,都沒有考慮到患者用藥的特殊性[4]。
經濟性分析:“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四要素中的“經濟”是否合理,也是合理用藥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后,盡管政府及衛生行政部門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是還有一些數藥物存在虛高定價的現象,像“依達拉奉”事件,使患者經濟負擔加劇的同時,也極大地損害了醫務工作者的形象。這更需要廣大的醫務人員提高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各種不良風氣。通過抽查發現,各科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這與醫院的管理、醫務人員的道德水準關系很大[5]。
本次調查研究表明,內科、婦產科、普外科、兒科、重癥監護室的用藥仍存在不合理用藥,主要是由于沒有嚴格按照用藥原則合理應用抗菌藥。提示醫師和藥師在對合理用藥方面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斷學習更新醫藥知識,重視藥歷的建立工作,定期進行總結和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藥。
參考文獻
1朱夢秋,聶鑫,孫寧,等.醫院藥學新的工作模式-藥藥服務[J].中國醫院管理,2001,2(3):48.
2汪光寶,張震巍.WHO促進合理用藥的核心政策[J].醫院管理論壇,2003,8(6):38-40.
3楊金鏞,崔自介.普通外科診療術后并發癥及處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176.
4章白苓,徐軼,桂炳東,等.鮑氏不動桿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動態變遷[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9):2641-2643.
5丁雅潔,龐玉玲.淺談部分常用藥物的不合理配伍應用[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3,11(1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