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燕

摘要目的:探討窄譜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尋常性痤瘡的療效。方法:將8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阿達帕林凝膠治療,治療組給予紅藍光照射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后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16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8605%,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16例,總有效率604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性(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結論:窄譜紅藍光照射可提高痤瘡患者的療效,且患者依從性好,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尋常性痤瘡紅藍光阿達帕林凝膠
尋常性痤瘡是由多因素綜合作用導致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癥性疾病,多發于15~30歲的青年,其發病率70%~87%。常見于面、胸、背等皮脂腺豐富部位,以粉刺、膿皰、丘疹、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主要特征。目前其治療通常采用口服四環素等抗生素以減少炎癥的發生,但因療程長,不良反應多致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差,且逐漸增多的耐藥現象也限制了臨床的廣泛應用[1]。近年來,采用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尋常性痤瘡患者43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0年2月~2011年5月收治尋常性痤瘡患者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齡16~32歲,病程3個月~5年,均有典型的臨床表現。按治療方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3例,兩組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均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01%阿達帕林凝膠治療,睡前清水清潔患處后將其涂抹于患處,療程6周。觀察組給予紅藍光照射治療,紅光波長633nm,治療劑量48J/cm2,藍光波長415nm,治療劑量105J/cm2,患者照射前使用眼罩防護眼鏡,12分鐘/次,1次/周,共6周。兩組治療結束后評定療效并記錄不良反應。
療效判斷標準:以皮損較治療前減少比率判定療效。①痊愈:結節、粉刺及囊腫消退>90%,愈后有色素沉著;②顯效:結節、粉刺及囊腫消退50%~90%;進步:皮損消退30%~50%,結節及囊腫明顯縮小;③無效:皮損消退<30%,期間有新疹出現。總有效=痊愈+顯效。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結果
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痊愈16例,顯效21例,總有效率8605%,對照組痊愈10例,顯效16例,總有效率6047%,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不良反應:對照組治療過程中7例于涂抹部位出現輕度紅斑和干燥,阿達帕林凝膠暫停,給予冷敷后癥狀消失,未影響繼續治療;治療組4例出現皮膚色澤加深和紅斑反應,經冷敷后均恢復正常。兩組治療后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等均無異常變化。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討論
痤瘡是青春期一種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疾病,約85%的青少年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瘡,且部分患者發病常持續到中年。其發病主要與皮脂和性激素分泌增加,毛囊皮質導管異常角化及痤瘡桿菌感染等因素相關,其中毛囊丙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并繼發引起炎癥感染是誘發痤瘡發病的主要病因,因而有效控制面部皮脂的分泌和抑制細菌生長是治療痤瘡的關鍵。患者主要表現為粉刺、膿皰、炎性丘疹、結節、囊腫及瘢痕等皮損,多累及面頰部、額部、胸部及肩部,形成丘疹、膿包及結節等。其治療通常采用局部或系統應用抗生素或維甲酸類藥物治療以減少炎癥的發生,但近年因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致40%的痤瘡桿菌產生耐藥現象,同時,口服維甲酸類藥物有致畸和黏膜及激素不良反應等,使患者尤其育齡女性患者治療的依從性較差[2]。近年來,光動力學療法治療痤瘡因不良反應少、無耐藥性等特點而日益受到關注,其中高強度窄譜紅藍光因具有作用于痤瘡丙酸桿菌和皮損組織,且對周圍正常的組織影響較小,被越來越廣泛用于痤瘡的治療。
窄普紅藍光治療痤瘡的作用機制為痤瘡桿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原卟啉IX,吸收波長峰值415±10nm的藍光后轉化為高能量不穩定卟啉,再與三態氧結合形成不穩定的單態氧,破壞細胞膜殺滅痤瘡丙酸桿菌,作用于角質形成細胞而減少毛囊阻塞等,此外藍光可通過影響痤瘡桿菌跨膜離子的流入及改變細胞內pH值而殺滅痤瘡桿菌;波長630±10nm的紅光具有較強組織穿透性和抗炎作用,利于改善深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炎癥的消退,同時可促進皮膚膠原組織的修復,利于患者傷口的愈合[3]。
本文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8605%,其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4],且兩組治療中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表明窄譜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痤瘡療效確切,且操作簡單,患者依從性好,不良反應少,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婕,李景蓉,方銳華,等.阿奇霉素聯合阿達帕林凝膠治療中重度尋常性痤瘡臨床療效觀察[J].皮膚性病診療雜志,2010,17(6):426-428.
2沈秀玲,戴向農,王立新,等.紅藍光交替照射治療中、重度痤瘡的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9,16(5):305-307.
3李潤澤,朱慧蘭.紅藍光在痤瘡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皮膚性病診療雜志,2010,17(2):170-172.
4李湘輝,張榮,齊煥英,等.窄譜藍/紅光治療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2,28(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