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婉
好在時光仁慈,我們還能回憶。一款文藝復古條紋提花高腰線連衣裙,高腰線,衣后有抽繩,可以調節,適合不同身材的MM穿著。圓領,領口和衣后有部分捏褶,領口還有兩顆系扣,可以解開,不擔心走光,穿著更舒適。袖口有開叉系扣,細捏褶,不會勒緊手臂。半開版,衣襟單排系扣,前片有橫向分割線,還有兩個假兜蓋裝飾,增添立體感。兩側放量,有點A字版的味道,清新飄逸。采用特殊的提花面料,豎條紋,豐富了視覺,分割身體比例,有顯瘦的效果。顏色溫和素雅,體現出女性嫻靜優雅的氣質。
只有在靜下來的時候,才能聽到自己的聲音。你的人生不會沒有出口,你會發現自己也有一雙翅膀,不必經過任何人的同意也能飛翔。一款文藝復古精致V領短款連衣裙。融入了男士西服的剪裁理念,增添了外形的立體感,挺括有型,展現出女性成熟干練的一面。V領,領口兩側有對稱的V開口,露出優美的鎖骨。兩側肩部有拼接的密集壓線裝飾,整體包邊,縫線細密,做工精致。衣身是多片分割拼接設計,使線條更流暢,隱藏不完美的線條,有顯瘦的效果哦。半開版,門襟單排系扣,木質的小扣,做舊處理,增添復古的感覺。寬松腰,兩側還有插口袋,實用方便,版型有點A字形,低調中有些文藝的范兒。
真正點亮生命的不是明天的風景,而是美好的愿望。有了希望才可以勇敢地走下去,跌倒也可以爬起來,因為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一款文藝百搭胸前抽褶中袖防曬開衫襯衫,簡潔的圓領,整體包邊,縫線細密,內側的邊緣還有撞色的鎖邊,穿著更舒適,不磨損皮膚。整體拼接分割設計,更有活力,不單一沉悶。門襟單排系扣,兩側側縫及門襟兩側有部分捏褶,增添立體感。五分袖,有弧形分割拼接,袖口有系扣,內側有調節帶,可隨意調節,休閑顯瘦。衣擺有抽繩,可以隨意調節,面料稍薄,穿著舒適涼爽,透氣不悶熱。面料經過做舊處理,顏色明亮不奪目,表面有點泛白,顯出文藝優雅的氣質。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這山長水遠的人世,終究是要自己走下去。人在旅途,要不斷地自我救贖。一款文藝復古亞麻花布鏤空花邊短袖襯衫,小立領,V開口,不會沉悶,也讓頸部自由地呼吸,簡約干練。兩側有對稱的壓線風琴褶,還有鏤空的花邊裝飾,增加立體感。整體的花朵圖案裝飾,優雅中帶有復古的味道。常規短袖,袖口有鏤空的花邊拼接,打破傳統的設計理念,更加獨特個性。底擺也有鏤空花邊裝飾,平衡整體色彩,文藝清新。
與其沉溺過往,不如沐浴晴朗,扔掉悲傷和孤寂,擺脫無助和漠然,不再害怕未知,不必盲目迷茫。一款文藝知性經典條紋七分袖襯衫,V領,領口兩側有對稱的V開口,露出優美的鎖骨。半開版,套頭穿著,門襟單排系扣,可以解開。寬條紋的襯衫,不規則的排列,不會沉悶,素雅的顏色,給人清新的感覺。衣前單口袋,兜口一側有折邊,俏皮活潑。七分袖,袖口松緊,略收口,這樣遮擋了手臂多余的不完美線條,有遮陽的效果。衣擺兩側開叉,前長后短,前衣擺是弧形的,線條更流暢,優雅文藝。
不要著急,最好的總會在最不經意的時候出現。一款文藝雅致亞麻質感碎褶短袖襯衫,依然是簡潔的圓領,輕松不悶熱。領口有密集的壓線,精致,有品質感。衣前有包繩的捏褶設計,增加YY的立體感,休閑中還有些復古的味道。袖口和衣后都有分割線,穿著時不會顯得肩寬,豐富視線,有顯瘦的效果。弧形衣擺,線條流暢自然,版型寬松,整體有點小A字形的感覺,可以遮住不完美的線條,不會臃腫。
我們身上的文藝標簽
很多標簽長在我們的身上,像被蚊子叮咬,癢,抓了更癢,解釋多了都是故事。文藝范兒,正是這樣的標簽之一。曾經有一個小電影悄悄地來,然后又悄悄地走了。如果有豆瓣標簽,應該是鐵桿兒小清新和忠實小文藝。
電影從頭到尾向小清新大肆獻禮,中文流行譯名《文科戀曲》,其實不如叫《一個文藝青年的長成》,或者《我和小清新,不得不說的故事》。故事講一個不年輕的青年Jesse Fisher出于對青春的留念,選擇了在大學畢業后到紐約的一個大學做招生工作,試圖永遠留在年輕人中間。工作期間,他參加了一位不想退休的老師的退休禮,還順路結識了一群年輕漂亮、有想法的女大學生。這些姑娘們愛看書但想自殺,愛生活也更愛發瘋。
離開校園已有時日的我佩服他們大大方方的小清新,搞文藝,不遮掩,不怕被貼標簽。因為在我心中,文藝小清新是只有當人又年輕又傻又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時候才扛得住的稱呼。
電影中最小清新的例子是女學生向不年輕的青年透露自己不小心迷上古典音樂,還耐心推薦給對方,男青年也愛屋及烏,從此愛上并上癮到在紐約街頭都要配上巴赫,覺得連平時熟視無睹的普通街邊花園都好像明亮起來,連平時板著臉走過去的陌生忙碌的紐約客都好像默默對自己微笑。這種事,如果在現實中我聽到都要別過頭去,因為這雖然是年輕時的我也做過的,但一定不會讓別人知道,因為自己始終不愿承認內心的文藝。壓力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幾乎可以預見的反饋:哇,好文藝!“哇”字是不能被刪除的,混著咯咯的笑聲,透著也許并無惡意的嘲諷滋味。
人們不喜歡文藝范兒,無非是因為覺得這種Style太“裝”,太不食人間煙火,而且也確實不當吃不當喝,換不來看上去光鮮和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很多以文藝著稱的人不論死后多么出名,活著的時候總是過著悲慘的歲月。
只是,如果放棄所有關于文藝的愛好,挖空心思或者削尖腦袋一心向著那現實生活的方向,往上擠,不停地往上擠,會不會就忘記了自己是誰?比如那些充斥在各個臺里轉圈演的戲,每每都讓我覺得這編劇得對我們智商多沒信心才敢讓我們看這樣的劇?可是事實就是真的有那么多觀眾,有那么多時間去愛那么狗血的劇情。如果你不看,就連聊天都沒有談資。你非得告訴別人為什么不試試看狄更斯,那才是狗血的鼻祖啊,生死離別,愁云慘霧,險象環生,別人一定會對你白眼相加。于是內心沒那么強大的你不得不也瞥兩眼狗血的戲,將那點文藝的小火苗壓下去,最終,你好像就被這個世界戴上了統一定制的帽子,長出了統一規格的腦袋。
人類雖然已經進化了這么多年,但仍然保留著群居時代的某些特征,比如,排除異己。其實品位無階級,為個性貼標簽和貼小廣告的性質是同樣惡劣的。標簽像皺紋一樣,是成熟的副產品——如果你非要說千人一面是成熟的話。很多標簽長在我們身上,像被蚊子叮咬,癢,抓了更癢,解釋多了都是故事。你還在臺上解釋不是不是我不是,聽眾已經到家了。
不受待見的文藝范兒標簽不在文藝擁躉的心里,而是在看客的眼神中。如果看客們不那么熱衷于貼標簽,也許這世界還真的會發生一些變化。
從前,我們有德先生和賽先生,后來他們不見了。只剩阿先生,大名Reality。
阿先生問:你敢文藝嗎?有房貸,要養家。但是如果你文藝一點兒,可能讓你稍微在還房貸的路上看看天,領工資的時候哼著G大調小步舞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