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宏
美國人文社會科學界重鎮、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成立于1941年。社會思想委員會在美國乃至世界學術界的崇高地位來自其博士教育,因為這個委員會并不招收碩士生和本科生。在此獲得博士學位通常需要5-8年,要歷經資格考試、外語測試和撰寫博士論文三個階段。
在前三年,委員會的眾多教授為學生提供了內容十分廣泛而龐雜的課程、講座、閱讀課等,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社會思想委員會的教授們開設有“雅典悲劇和政治理論”、“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莎士比亞悲劇研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倫理學基礎”、“現代性和后現代性的爭論”等課程,甚至還有余國藩教授開設的“中國古典田園詩歌”、“《紅樓夢》研究”等課程,可謂貫穿古今“美”外。
資格考試由委員會的成員命題,分成文學、哲學和社會科學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兩道題目。學生必須分別從這三部分中各挑選出一道,并保證一道是和現代相關的,一道處理前現代的學術問題。考試針對每個學生單獨進行,選擇了題目之后,學生有5天的時間準備,可以查閱任何資料,撰寫一篇論文。委員會中相關領域的教授會審查該論文,給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的評分。不合格的即不能進行博士論文寫作。
然而,通過了資格考試并不意味著就有資格撰寫博士論文,還必須通過該校的外語考試。學生通常被要求掌握3-5門語言,包括英語、德語、法語、漢語、俄語等,如果學的是神學或者古希臘哲學,則必須要掌握拉丁文和希臘語。同時通過了資格考試和外語考試之后,就可以為畢業做準備了。
撰寫論文之前,必須提交一個2500-5000字的論文提要,證明該題目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求列出相應的參考文獻,以便教授們考察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否充分。論文提要只有得到教授的同意,學生才可以著手寫作。該委員會學生撰寫的論文多成為經典之作,如艾蘭·布魯姆的《伊索克拉底的政治哲學》等。
(摘自《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