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泰
摘要目的:探討基層醫院評價膽囊結石合并糖尿病手術治療及其療效。方法:回顧分析20例膽囊結石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結果:本組20例患者均痊愈,腹部切口延遲愈合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無死亡病例。結論:重視疾病的特點,加強圍術期的處理,及時轉診危重患者,適當的手術方式和監控血糖是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膽囊結石糖尿病手術方式
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膽囊結石合并急、慢性膽囊炎患者30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23例,轉上級醫院2例,在手術20例。現結合文獻對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進行分析,意在探討糖尿病與膽囊結石相關性及其臨床處理。現分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20例,女13例,男7例,年齡46~75歲,平均62歲;均經過超聲檢查及空腹血糖檢查確診,其中無癥狀膽囊結石16例,急診膽囊結石4例;其中合并有冠心病2例,高血壓病7例。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根據99年WHO頒布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隨機血糖≥111mmol/L,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111mmol/L,2小時餐后血糖<78mmol/L。本組患者有典型糖尿病病史12例,癥狀不典型8例,其空腹血糖范圍78~192mmol/L,均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1]。
血糖的圍手術術期管理:①術嚴格按糖尿病飲食進行用餐,口服降糖藥效果好,或血糖控制≤100mmol/L,仍通過飲食、口服降糖藥及靜脈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非急診病例,口服降糖藥效果不佳,血糖≥100mmol/L,改用肌注胰島素,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胰島素治療方案,使血糖控制在60~10mmol/L的理想范圍后再考慮手術。②術中給予平衡液滴注,同時監測血糖值決定是否靜滴胰島素,及其用量大小。③術后用生理鹽水來加藥,并用氨基酸及極化液2~3天,來補充能量,并且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發生,糖與胰島素比例一般4~6g/U,并通過監測血糖、尿糖情況來調整胰島素用量,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鼓勵患者盡早進食。④急診手術術前應了解糖尿病的病情程度及治療情況。血糖≤10mmol/L,可不處理糖尿病,手術中密切觀察并監測血糖情況。如果血糖在≥10mmol/L以上,則給予生理鹽水500ml加胰島素靜脈10~12U滴注,2~4小時監測1次血糖,根據血糖情況調整滴速。
手術方法: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感染,切口愈合慢,并且有一旦發生感染又難以控制的特點,故術前1~2小時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中手術操作要精細,分離膽囊床及膽囊三角區組織盡量給予結扎,可以減少滲液及預防毛細膽管漏的發生;術中盡量避免將膽囊黏膜分破,若不慎將膽囊分破,則需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并于膽囊床放置硅膠管引流。對于急診膽囊,術后常規在膽囊床處放置硅膠管引流;對于年齡大、病情重及血糖較高者,盡量作膽囊切開取石+造瘺術+膽囊床處放置硅膠管引流;本組10例作膽囊切除術,9例作膽囊切除術+膽囊床處放置硅膠管引流;1例作膽囊切開取石+造瘺術+膽囊床處放置硅膠管引流。
結果
本組術后住院時間8~17天,平均105天。腹部切口延遲愈合2例,切口感染1例,經換藥日后痊愈,肺部感染2例,經抗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療后痊愈,本組無死亡病例。
討論
糖尿病目前已成為危害居民健康的常見疾病之一,約有50%的患者在一生中由于各種不同的原因需行手術治療,而圍手術期并發癥較非糖尿病患者要高5倍左右。糖尿病并非手術的絕對禁忌證,但是由于患者存在代謝紊亂,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不僅患病率高,臨床癥狀不明顯,到醫院就診時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且心、腦血管疾病合并癥多,抵抗能力下降,對手術的耐受能力差,手術的復雜性和危險性也大大增大。因此應充分認識手術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及絕對禁忌證,妥善做好圍手術期的處理,使患者能夠安全接受手術治療。隨著我國人均年齡的增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膽囊結石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一旦發生感染,因全身抵抗力差,難以控制感染。膽囊結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者認為應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作預防性膽囊切除術,原因:①膽囊結石伴糖尿病多發生在老年人、高危人群,常常會合并心血管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可能會失去最佳手術時期;②膽囊結石伴糖尿病的患者一旦發生膽囊炎,容易發生膽囊壞死、穿孔及腹膜炎,還可能出現重癥膽管炎、重癥胰腺炎等嚴重并發癥。③膽結石的長期刺激膽囊黏膜,可能會發生癌變。④早期手術的醫療費用較低,可以省去長期服藥的費用及最終手術治療的費用。⑤我們主張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早期手術行膽囊切除,即使暫不行預防性膽囊切除,但也應在一旦出現癥狀時盡早行手術治療。當然對于非急癥的這類患者,可在控制好血糖和積極處理好心血管疾病后進行;需急診手術治療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時,應及時手術,以免延誤或加重病情,防止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對年齡大、病情重及血糖較高者,作為基層醫院應盡量向上級醫院轉診,以減少風險及嚴重的并發癥的發生,防止發生醫療糾紛。如果以出現嚴重酮癥酸中毒患者,手術危險極大,應及時將患者轉入上級醫院就診,3年內向上級醫院轉診2例此類重患者。
手術方式的選擇:術前1~2小時常規預防性使用抗生素,術中手術操作要精細,分離膽囊床及膽囊三角區組織盡量給予結扎,可以減少滲液及預防毛細膽管漏的發生,膽囊無急性炎癥,手術視野清,每步操作可靠的,僅作膽囊切除術,不放置引流管,以減少感染機會;如術中不慎將膽囊黏膜分破及急診膽囊手術,作膽囊切除術+膽囊床處放置硅膠管引流;對于年齡大、病情重及血糖較高,并且不愿轉診者,應盡量作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的手術,以減少風險及嚴重的并發癥的發生,作膽囊切開取石+造瘺術+膽囊床處放置硅膠管引流。根據引流管引流情況,及時拔除引流管,減少感染機會。
術后處理:動態監測血糖和尿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及口服降糖藥,盡早鼓勵患者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早日恢復,并盡早鼓勵患者進食,術前用口服降糖藥控制好血糖的患者,術后通過飲食、口服降糖藥及靜脈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術前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術后通過飲食、肌注胰島素及靜脈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繼續控制好心血管疾病,降低危險因素。術后早期擠壓切口,減少切口皮下積液,發現切口皮下積液多時,及時引流,減少切口感染機會。
參考文獻
1葉任高,主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