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正寬等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對腋淋巴結轉移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1%亞甲藍作為前哨淋巴結示蹤劑,對164例原發性乳腺癌患者進行術中前哨淋巴結活檢的臨床研究。手術中前哨淋巴結作快速冰凍病理,術后常規石蠟連續切片病理對照,并觀察比較前哨淋巴結與非前哨淋巴結的轉移情況。結果:全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行前哨淋巴結(SLN)和腋窩淋巴結(ALN)活檢,全組164例,成功檢出SLN 156例,8例未檢出,檢出率9212%,準確率9615%。結論:應用亞甲藍進行SLN的認定有利于簡化乳腺癌手術方式,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活檢前哨淋巴結乳腺癌
在乳腺癌手術中,清掃腋窩淋巴結可以局部控制腫瘤的進步擴散,明確該組群淋巴結有無轉移,進而判斷是否需要術后的進步輔助治療,一直被作為是乳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的“金標準”。但淋巴結清掃后,患者的患肢會出現疼痛、水腫及感覺異常等并發癥。大量資料發現,約有60%的腋窩淋巴結病理回報為陰性,并且發現了前哨淋巴結的存在。NSABPB-32試驗的長期隨訪結果已經表明,對于前哨淋巴結活檢結果陰性的患者,進一步的腋窩淋巴結清掃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1]。近年來,在乳腺癌研究領域,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是繼保乳手術后又一最重要的進展。檢測前哨淋巴結的轉移狀態對乳腺癌的診治有重要意義[2,3]。與腋窩淋巴結清掃(ALND)相比,它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準確性高和創傷小等優點,前哨淋巴結(SLN)未發現癌轉移的患者,可以不行腋窩淋巴結清掃,使患者的胸肌、乳房和腋窩淋巴結得以保留,減少手術創傷和各種術后并發癥,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2009年11月~2012年10月行乳腺癌術中美藍示蹤法前哨淋巴結活檢患者164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病例入組條件:①女性;②乳房單發病灶;③原發腫瘤最大徑5cm;④同側腋窩術前未觸及腫大淋巴結,腋窩無手術史;⑤非妊娠、哺乳患者。164例患者平均年齡452歲,原發腫瘤位置,見表1。
分期均為T1~T2期,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病理類型:浸潤性導管癌115例,浸潤性小葉癌49例。
方法:IC法全麻后在臨近腫瘤或腫瘤周圍的皮下組織按順時針方向于“3、6、9、12”點方向以及中心處分別注射1%亞甲藍,每點約1ml,共5~10ml,局部按摩5分鐘。注射后10~20分鐘行乳房SLN常規切除,術中尋找藍染的淋巴管,找到的淋巴管向乳腺腋尾部尋找距離腺體中心最近的藍染淋巴結,將該淋巴結切除,標記為SLN;然后行其他腋窩淋巴結清掃,標記為ALN,范圍包括:上至腋靜脈,外至背闊肌,內至胸小肌深面。
病理診斷:術中對取出的SLN,剔盡周圍脂肪組織(因為紅染的脂肪組織內難以發現藍染的淋巴管),沿長軸切開,一側進行快速冰凍切片、HE染色、鏡下觀片,作出診斷。術后對冰凍殘留組織及未冰凍組織固定、進行石蠟切片,HE染色,做出診斷,用以評估術中冰凍快速病理診斷正確與否。
分析方法:通過參照美國louisville大學對SLNB技術的評價標準:準確率=(SLN真陽性+真陰性例數)/SLNB總例數×100%;檢出率=檢出SLN的例數/接受活檢的例數×100%;假陰性率=SLN假陰性例數/腋窩淋巴結轉移例數×100%;靈敏度=SLN陽性例數/腋窩淋巴結轉移例數×100%。
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統計學處理由SPSS11.5軟件完成。
結果
全組患者中156例找到SLN,找到SLN的患者同時做ALN病理檢查,見表2。
本組數據成功率9512%(156/164),靈敏度9730%(72/74),準確率9615%(150/156),假陰性率811%(6/74),假陽性率541%(4/74),國內報道SLNB的假陰性率43%,國外報道0~125%,平均48%[4]。SLN與ALN轉移檢測結果基本相一致,準確率較高。ALN與SLN檢出結果比較(n)項目、陽性、陰性ALN、74、82SLN、72、84、X2=0024,X2
討論
外科手術治療乳腺癌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從開始的根治手術、改良手術到近幾年的保乳根治手術,都會同時清掃腋窩淋巴結,以阻斷腫瘤的轉移,并可以為臨床的進步治療提供依據。但是,清掃腋窩淋巴結后,往往會引起如功能障礙、上肢淋巴水腫、皮下積液和切口愈合不良等諸多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相關統計資料表明ALND并發癥中活動范圍受限10%~25%,疼痛14%~30%,淋巴水腫22%~35%,麻木75%~83%,乳腺水腫15%~35%。
近年來,有學者發現前哨淋巴結的存在,并得到大量臨床數據的認證,腫瘤原發區域的淋巴結首先按一定的轉移途徑侵襲前哨淋巴結,然后才會轉移到腋窩淋巴結及其他組織。完好的淋巴結具有防止癌細胞擴散的作用,過早的切除使機體少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術后會出現水腫、感染壞死、上肢功能障礙等一系列的并發癥。當然,臨床上也有“跳躍性轉移”的存在,即腫瘤細胞跨過前哨淋巴結直接轉移到腋窩淋巴結,但這樣的病例僅3%~4%。對于對于前哨淋巴結手術中快速冰凍切片診斷為陰性的患者,對其腋窩淋巴結應該予以保留,這樣可以避免對患者的過度治療,保證其的生活質量。乳腺癌手術中所使用的示蹤劑亞甲藍不需特殊設備,無放射污染,操作簡單、直觀,費用低,能維持淋巴結藍染狀態達6小時之久,適于臨床推廣。
我國在目前和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乳腺癌的治療將出現幾種手術方式并存、治愈與生活質量兼顧的個體化綜合治療模式。手術仍可能普遍以改良根治術為主,但隨著早期診斷技術的發展,保乳術將逐步取代改良根治術成為主要術式。前哨淋巴結活檢的臨床應用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腋窩清掃,使乳腺癌治療更加合理化、個體化。
參考文獻
1Krag DN,Anderson SJ,Julian TB,et al.Sentinel-lymph-node resect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xillary-lymph-node dissection in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overall survival findings from the NSABP B-32 randomised phase 3 trial.Lancet Oncol,2010,11:927-933.
2張嘉慶,王殊.乳腺外科新技術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5,12(3):201-203.
3姚忠強,肖國有,李黨生.167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結99mTc-DX聯合顯像的臨床分析[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0,2(3):206-208.
4Jatoi I.management of the axilla in primary breast cancer[J].Surg Clin North Am,1999,78:106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