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淑英
摘要目的:探討與評價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治療腎結石的方法與療效。方法:應用PCNL技術治療腎結石患者17例,單發腎結石10例,多發腎結石7例,均合并輕或重度腎盂積水,其中腎鑄形結石或鹿角形結石3例。結果:17例中有15例均行一期取石;2例行二期取石。平均56±12分鐘,腎造瘺管平均留置時間6天。結論:微創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腎結石具有微創、恢復快、并發癥少、安全高效、結石清除率高的優點。
關鍵詞超聲檢查腎結石經皮腎鏡
近年隨著微創外科理念的廣泛深入,內鏡和碎石器械不斷改進和完善,經皮腎鏡碎石術(PCNL)有了長足的發展。2010年8月~2012年8月采用B超引導下PCNL聯合EMS系統治療腎結石患者17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7例,男9例,女8例,年齡30~73歲,平均4858±963歲。全部患者術前行尿液分析、B超、尿路平片(KUB)及排泄性尿路造影(IVU)檢查,腎功能測血尿素氮、肌酐。17例中左腎結石11例,右腎6例;非鹿角形結石14例,完全鹿角形結石3例,單發結石10例,多發結石7例;結石橫徑21~50cm,縱徑23~105cm,不同程度腎積水17例,尿路感染2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2例,高血壓病1例。
治療方法:患者均采取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膀胱截石位,膀胱鏡下向患側插入F6輸尿管導管,連接生理鹽水持續加壓灌注形成人工腎積水。后改俯臥位,在B超定位下于患側11肋間或12肋下緣,腋后線與肩胛下角線之間穿刺目標腎盞,采用18G腎穿刺針穿刺深度6~12cm,平均7cm,多選擇后組腎中盞或下盞進行穿刺。應用EMS超聲彈道碎石系統碎石清石,碎石過程中,先將結石擊成較小碎塊,然后用鉗子取出塊狀碎石,剩下細沙樣結石吸出或沖洗出來。術后常規放置雙D-J管及14F腎造瘺管,術后3~5天復查KUB,術后1個月拔除雙D-J管。
結果
17例患者在B超定位下穿刺成功,Ⅰ期成功建立經皮腎通道,其中1例Ⅰ期建立2個經皮腎通道,無穿刺不成功,2例因出血顯著行Ⅱ期取石成功。手術時間30~120分鐘,平均56±12分鐘。術中出血60~800ml,平均150ml。1周前后復查KUB,1次取凈結石15例,結石清除率8823%。本組患者無胸膜損傷、腹腔臟器損傷、腎盂撕裂、腎臟貫通傷、腹膜后血腫等并發癥。17例患者均獲隨訪,集合系統分離情況均較術前減輕。目前尚無結石復發病例。
討論
由于我院開展PCNL手術較晚,對于基層縣醫院來說,病歷選擇尤為重要,一般選擇腎積水較為嚴重的患者,使用B超引導經皮腎鏡治療腎結石我們有如下體會。
B超對>6mm穿刺目標準確可靠,熟悉B超影像,把握好B超、穿刺針、目標腎盞之間的方向、角度、深度關系,應用穿刺架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有一定PCNL經驗后,可不用穿刺架。
選擇合理目標腎盞,術前應仔細閱讀X線、CT等影像資料,鹿角型結石應行三維重建。多選用中后組腎盞,以利最大限度取石,減小腎鏡擺動幅度,方便D-J管植入。
擴張通道時應注意的事項:①牢記皮膚至腎盞的深度,擴張器進入的深度不要超過穿刺針深度1cm,以免損傷對側腎實質或腎盂 。②逐級擴張,用筋膜擴張器從6、8、10、12、14F每隔2F逐級擴張到所需的16F或18F,不要突然變換大號擴張器,以免造成腎實質裂傷。③寧淺勿深。
利用血凝塊清除小結石,術中小的結石碎塊因水流沖洗不易固定,需要在腎盞內反復尋找,耗時較多,此時可停止沖洗,使腎臟的少量出血形成凝血塊黏附結石,再用超聲探桿將凝血塊和黏附的碎石一并吸出。既節省時間,又利于清除小結石。
術中出血:由于選擇腎積水較重者,腎積水壓迫腎實質,腎臟血供受影響,術中的出血量也明顯減少。多通道取石術中出血量常增加。較嚴重的出血時,應及時結束手術。留置腎造瘺管并夾閉。合并腎盞撕裂患者,亦可用Foley尿管代替造瘺管,氣囊內注水以壓迫止血。
由于此手術,有一定的手術風險。在熟練的PCNL手術經驗基礎上,應用B超或X線引導下行PCNL術治療腎結石才能使手術風險降至最低。總之,PCNL與傳統手術相比具有安全、微創、再手術風險低等優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階平,主編.泌尿外科[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646-648.
2高新,周祥福.微創泌尿外科手術與圖譜[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8-28.
3梅驊,陳凌武,高新.泌尿外科手術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78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