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州
關鍵詞無痛麻醉門診檢查治療依托咪酯咪達唑侖芬太尼
本文觀察依托咪酯、復合咪達唑侖、芬太尼麻醉在門診施行無痛人流及胃腸鏡檢查中對患者實施疼痛治療的方法,鎮痛的效果,最大程度的減輕創傷性疼痛對患者的傷害,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達到安全應用的效果。
資料與方法
2008年至今施行無痛麻醉3256例,其中無痛人流1436例,女性患者年齡15~40歲,麻醉ASA評級Ⅰ~Ⅱ級。無痛胃腸鏡檢查治療1820例,女1011例,男809例,年齡20~80歲。麻醉評級Ⅰ~Ⅲ級,其中Ⅲ級365例,合并有高血壓、慢支、肺氣腫、心臟病等疾病,術前做好有合并癥患者的評估。患者術前準備同常規準備,簽字同意并有家屬陪護。治療檢查前開放靜脈通道,無痛人流取仰臥位,無痛胃腸鏡取側臥位,鼻導管給氧,流量3~5L/分,連接好心電監護儀進行監護。緩慢靜脈注射咪達唑侖2mg+芬太尼005mg;1~2分鐘后,注入依托咪酯01~02mg/kg。待患者睫毛放射消失后,開始檢查操作、治療,監測血壓(BP),心率(HR),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觀察和記錄無痛人流和胃腸鏡治療操作時間,術中患者其他反應如惡心、嘔吐、嗆咳、躁動,清醒時定向力恢復時間。如果術中操作時間延長或患者有麻醉變淺時追加依托咪酯用量,如行胃腸鏡息肉、潰瘍或腫瘤取病理標本等治療操作時間較長,視病情可追加依托咪酯用量。術畢,呼之睜眼即為意識恢復,能按指令準確指鼻作為定向力恢復,休息半小時無頭暈,活動自如,即可離開醫院,如行手術治療的患者需收入住院觀察。術中心率下降幅度>25%、呼吸<12次/分、血氧飽和度<90%、血壓下降幅度>25%作為對循環和呼吸抑制有臨床意義的標準。
結果
咪達唑侖+芬太尼靜脈注射后,除心率稍有減慢外,其余生命體征均無明顯變化,患者神志仍清醒,依托咪酯注入2分鐘后,患者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稍有降低(P<005),血氧飽和度有所下降。心率低于50次/分患者均靜注阿托品05mg,血壓下降超過原有血壓30%或者是收縮壓低于90mmHg用麻黃素10mg靜注,血氧飽和度<90%超過2分鐘面罩加壓給氧,所有患者檢查治療均順利完成,檢查成功率和檢查治療全過程遺忘率均100%,所有患者均在術后10m分鐘內恢復定向能力,30~60分鐘內離開。術中呃逆、體動、嗆咳異常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引起肌陣攣發生率<5%,蘇醒后頭暈206例,均在60分鐘內恢復,嘔吐嚴重2例,靜滴格拉斯瓊氯化鈉3mg 50ml,60分鐘后緩解離院。
討論
咪達唑侖+芬太尼復合依托咪酯用于門診無痛麻醉檢查治療操作具有安全起效快,蘇醒迅速,對呼吸和循環抑制小,不良反應少的優點,值得推廣。無痛麻醉是創建“無痛醫院”的組成部分,我院無痛麻醉檢查治療率70%左右。因為患者在靜脈麻醉下獲得中深度鎮靜,沒有感受疼痛的傷害和不適,提高患者的難受性和滿意度,減少操作治療中的傷害,為醫生提供理想的檢查治療條件,因而受到廣大患者和醫師歡迎。麻醉藥物選擇,依托咪酯催眠性能強,起效快,蘇醒迅速,對循環、呼吸系統影響小,但易引起肌陣攣,芬太尼可減少肌陣攣的發生,咪達唑侖起效快,作用時間短,容易使記憶忘卻,合用依托咪酯加強鎮靜,芬太尼有無痛和鎮靜雙重作用,但其有呼吸抑制,注射過快或大劑量可引起肋間肌和膈肌強直,令人警惕。完善麻醉中監測,則是重中之重,如血壓、脈搏、呼吸、心電圖、脈搏氧飽和度和意識水平等,有變化時及時處理。對于診斷性檢查及治療,一般中度鎮靜麻醉即可。如施內鏡下手術治療,可鎮靜止痛程度更要深一些。無痛麻醉的禁忌證也要掌握好,如禁食固體食物6小時,禁飲2小時。如胃腸鏡檢查的禁忌證:①食管失弛緩癥;②上消化道梗阻;③胃排空減弱;④食管插管困難;⑤食管腫瘤;⑥過度肥胖氣道保護困難;⑦食管和胃底靜脈曲張;⑧需消化道注水;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⑩無氣管插管及麻醉設備等,對高血壓病、冠心病、肺心病、腦血管病及高齡患者,術前應行心血管方面評估。
無痛麻醉安全應用問題值得關注,尤其是無痛胃腸鏡檢查,麻醉醫師與手術醫師均需占用口咽通道,給氣道保護帶來困難,麻醉藥物的選擇應以短效、快速不抑制呼吸及循環、蘇醒快為原則,可以單用依托咪酯和芬太尼,也可以合用小劑量咪唑安定類藥物。麻醉監測應密切注意血氧飽和度變化及時處理,麻醉醫師應有小心謹慎、責任心強的態度來完成各項工作,以達到麻醉安全應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聶偲,李雅蘭.丙泊酚用于無痛人流不良反應1例[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0,26(10):876.
2宋杰.胃鏡診療中靜脈麻醉的應用研究[J].中國學術論文網.
3謝柏樟.實用麻醉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31.
參考文獻
1趙宏.剖宮產術中子宮切開至胎兒娩出間隔對新生兒影響[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3,28(2):167-169.
2馬玉燕,高凌雪,李樺.新式剖宮產術中娩頭困難的處理技巧[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10):734-736.
3王晶華.剖宮產取頭困難71例原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05,8(18):1539.
4馬彥彥.新式剖官產[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