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急性膽囊炎是急診常見的疾病,如果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時要盡早手術。2006年收治急性膽囊炎患者45例,其中36例實施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36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26例,年齡17~68歲,平均35歲,發病后48小時內入院者30例,超過3天者6例。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劇烈右上腹痛(23例),右上腹隱痛不適(9例)或全腹痛(4例)。體溫大多>38℃,其中>39℃者7例。25例伴局限性腹肌緊張,21例有輕度黃疸,莫菲征陽性者19例。實驗室檢查白細胞均>15.0×109/L,其中>20.0×109/L者15例。B超示膽囊大、張力高27例。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解痙鎮痛、抗感染、禁食、補液等處理,24~48小時后癥狀、體征未見減輕而行手術治療。術式選擇,行膽囊切除術31例,膽囊大部切除術4例,膽囊造瘺術1例。術中見膽囊腫大者25例,穿孔2例,結石性膽囊炎21例,膽囊壞疽5例,19例手術者有膽囊頸部結石嵌頓。
結果
術后并發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膽管炎1例,治愈35例,好轉1例,無死亡病例。
討論
急性膽囊炎是一種常見外科疾病,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指征包括:①腹肌緊張,有明顯壓痛、反跳痛,膽囊肋下可捫及;②B超顯示膽囊大、張力高;③患者有寒戰、高熱等中毒癥狀,血白細胞增高;④有阻塞性黃疸或并發化膿性膽管炎者。本組36例手術均符合手術指征,早期手術,術后恢復順利。
目前,對于手術時機的選擇還存在著爭議,一般認為當患者全身情況經短期積極處理后,盡可能做早期手術處理,以免發生膽囊壞疽及穿孔。目前,早期手術多界定在發病72小時內進行,因為此時膽囊局部炎癥粘連、水腫較輕,解剖清楚,手術操作容易,造成周圍組織損傷的機會少。雖然72小時后炎癥、水腫等致手術難度增加,但是膽囊手術發展至今,由于技術更新、完善,不同術式的出現,術中可靈活應用,特別膽囊大部切除術的應用,為急性膽囊炎急診手術創造了條件,該手術簡單、安全,手術時間短。
手術方式的選擇應取決于患者全身情況及術中所見,Ⅰ期切除膽囊、取凈結石、解除梗阻、充分引流應為首選治療方法。膽囊切除術是最徹底的手術方式,在當前也是較安全的術式,具體方法有順行切除術和逆行切除術兩種方法。順行切除法較多使用,要先在膽囊管和肝總管交匯處分離出膽囊管、膽囊動脈和肝總管,此時需注意膽囊動脈的解剖變異,查明其解剖關系。膽囊造瘺術適用于少數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復雜少數的患者,這類患者膽囊局部炎癥較重、滲血多、解剖界限不清,若勉強實施較復雜的膽囊切除術,反而可出現并發癥或誤傷肝門部的重要結構,增加少數死亡率。膽囊造瘺的目的是采用簡單方法引流感染病灶,防止其壞死穿孔,至于根治清除病灶,則留待擇期處理。在膽囊壞疽、穿孔的情況下,盡量避免膽囊造瘺。
急性膽囊炎結合臨床表現、體征及B超、實驗室檢查等一般可以確診,手術前應對患者有一個全面的評估,既要充分準備,又要爭取時間,積極進行圍手術期的準備和處理。對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等疾病均應做相應正確處理。全身廣譜抗生素應用必不可少,如先鋒霉素、慶大霉素、氨芐青霉素、甲硝唑等常聯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