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長城
摘要目的:探討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外科治療時機和方式。方法:收治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78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非手術治療病死率為3.9%,平均住院16.9天;手術治療病死率為1.0%,平均住院11.4天。結論: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的基礎疾病多,病情進展快,治療難度大,風險高,要高度重視外科治療的時機和方法。早期手術治療明顯降低病死率及縮短住院時間,是安全可行的。
關鍵詞老年人急性膽囊炎
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發病迅速,并發病多,治療難度大,風險高,如何正確把握手術時機和方法是其得到合理治療的關鍵。2006~2011年收治65歲以上老年急性結石性膽囊炎患者78例,探討其外科治療時機和方式。現總結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齡65~83歲,平均68±5.0歲,其中65~69歲41例(528%),70~79歲34例(433%),80~83歲3例(39%)。首次發病28例(359%),均于發病48小時內就診。臨床表現為右上腹疼痛、發熱、惡心、嘔吐。查體示右上腹壓痛78例(100%),反跳痛29例(378%),肌緊張15例(192%),黃疸6例(74%)。實驗室檢查均行血常規、肝功能、淀粉酶及彩超檢查。其中彩超提示膽囊結石(949%),膽囊增大,壁增厚(802%),周圍出現滲出(359%),膽總管擴張(103%),胰腺形態改變(39%)。合并高血壓67例(878%),冠心病35例(445%),糖尿病17(217%),慢性支氣管炎6例(74%)。
結果
本組患者治愈74例,死亡4例。其中非手術治療癥狀緩解28例(359%,于3個月后行擇期手術治療21例),平均住院169天;3例(39%)病情加重,但家屬拒絕手術最終死亡;手術治療47例,治愈46例,其中在72小時內行手術43例,1例為術后5天并發腦梗死死亡,平均住院114天。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8例,開腹膽囊切開37例,其中只有5例行膽總管探查+T管引流術。
討論
老年急性膽囊炎的特點是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下降,抵抗力差,應急反應遲鈍,以致臨床癥狀和體征與實際病理改變不對稱,病變進展快,易發生壞疽性穿孔。另外,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及糖尿病等并存病。
手術時機的選擇:從本組78例結果中可以看出,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年齡已經不再是手術的決定因素,故筆者認為老年急性膽囊炎患者入院均應先非手術治療,治療的同時,可及時發現和處理心、肺、腎等器官的功能,爭取在患者狀態最佳時手術治療。雖然老年人急性膽囊炎患者手術風險大,但對于手術指證明確、無明顯手術禁忌證,應盡可能在發病72小時內實施手術,治療效果佳。
手術方法的選擇:由于老年患者的反復發作且病史長,粘連嚴重,炎性水腫嚴重,膽囊三角解剖不清的特點,手術難度大,故老年患者的急性膽囊炎手術應遵循盡量簡單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打擊,解決危及生命的主要問題的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急性期72小時內以開腹膽囊切除為主。但由于老年人具有重要生命器官的生理性退行變化,對外科手術的應激、代償、修復、愈合等能力均低于非老年人,加之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變,均會削弱老年人對手術耐受能力,使得老年人開腹膽囊切除手術受到很大的抑制。近年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越來越受到外科醫師的青睞,其并發癥發生率也逐步下降。在西方發達國家,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成為急性膽囊炎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應當注意的是,老年人膽囊疾患病史長,膽囊炎癥反復發作,使膽囊周圍粘連較重,解剖不清的特點,使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風險增大,因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為于保守治療后擇期手術為佳。如果在急癥及患者并發癥合并情況下,應選擇膽囊造口術,3個月后待病情穩定之后再酌情行膽囊切除術。
總之,老年人急性膽囊炎病情復雜,但早期手術治療相對安全,既縮短了住院時間,又避免了非手術過程中病情加重及延誤生命,且無再次發病的機會。為此,一般在患者無明顯手術禁忌的情況下,老年人急性膽囊炎患者宜爭取早期行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李榮,羅成華.老年人急腹癥的治理與剖腹探查[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7):401-403.
2中華醫學會.臨床技術操作規范——普通外科分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179-180.
3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常規[J].腹腔鏡雜志,2005,1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