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方等
摘要目的:探討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在早期乳腺癌手術中的應用。方法:采用藍染示蹤劑亞甲藍注射于腫瘤周圍乳腺實質或靠近腫瘤的皮下顯示藍染的淋巴結,即為前哨淋巴結(SLN),切除并送病理檢查。結果:45例中40例成功確定SLN,總檢出率為90.9%。40例中26例有淋巴結轉移。結論: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在臨床是可行的,絕大多數前哨淋巴結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其余腋窩淋巴結的組織學特點,對術中指導乳腺癌手術范圍有較大價值。
關鍵詞乳腺腫瘤前哨淋巴結活檢
目前乳腺癌的治療采取以手術為主,輔以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等綜合治療模式。腋窩淋巴結清掃(ALND)作為乳腺癌根治術的一部分,能夠提供準確的病理分期,有效地控制病灶,改善患者的生存狀況并指導輔助治療。但ALND是造成上肢水腫、疼痛、感覺及功能障礙等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主要原因。Singletarg等報道ALND術后93%的患者至少有一種上述并發癥,Ⅰ期患者尤其是腫瘤直徑<1cm的患者則治療過度。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是乳腺外科領域在20世紀90年代的一個里程碑式的進展,其目的是通過前哨淋巴結活檢來預測腋淋巴結是否轉移,使腋窩淋巴結清掃的適用范圍更準確,減少不必要的過度治療。本文對45例早期乳腺癌手術中SLNB的應用體會作一總結。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9年3月~2011年3月對收治的4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作SLNB。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8~64歲,中位年齡45歲。腫瘤位于左側乳房20例,右側25例。腫瘤位于內上象限7例,內下象限3例,外上象限25例,外下象限10例。臨床分期T1N0M0 38例,T2N0M0 7例。術式為改良根治術40例,區段+腋窩淋巴結清掃5例。病理為浸潤性導管癌40例,浸潤性小葉癌3例,導管內癌早期浸潤1例,髓樣癌1例。
方法:將2%亞甲藍注射液5ml左右在皮膚消毒前注射于腫瘤周圍的乳腺實質內,繼之應進行局部按摩。腫塊已送病理者注射到取活檢的空腔周圍,按根治術常法游離皮瓣,15~30分后,行前哨淋巴結切除病檢,然后常規行改良根治術(保留胸大肌)。切除標本分別送病檢。
結果
45例患者中有40例(88.9%)發現被染色的前哨淋巴結。外上象限中有24例,外下象限中有9例,內上象限中有6例,內下象限中有2例發現前哨淋巴結。病理檢查發現前哨淋巴結陽性者40例,包括僅轉移陽性者11例,既有前哨淋巴結轉移,又有腋窩淋巴結轉移陽性29例。未檢出SLN的5例中有1例發現腋窩淋巴結轉移。
討論
乳腺癌SLNB適用于臨床查體腋淋巴結陰性的乳腺癌患者,當原發瘤<2cm時,SLN預測腋淋巴結有無癌轉移的準確性可接近100%。下列患者不宜行SLNB,如乳腺多原發病灶、患側乳腺或腋窩已接受過放療、患側腋窩已行活檢、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示蹤劑過敏等。
如果前哨淋巴結能夠準確預測腋窩淋巴結的狀態,那么前哨淋巴結活檢就可以被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對于70%~80%的臨床檢查淋巴結陰性、腫瘤<2~3cm的患者可以安全地避免廣泛腋清。根據腋窩淋巴結轉移有序發生的理論,如果前哨淋巴結無轉移腫瘤,則腋窩內所有別的淋巴結發生轉移的可能性應該很小,那么前哨淋巴結活檢就應該是十分準確和安全的。SLND手術時間短,創傷小,并發癥極少,術后易恢復,大大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了醫療成本,從而縮小腋窩清掃范圍和減少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盡管SLNB有著美好的前景,但在前哨淋巴結活檢取代ALNB之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通過多渠道研究來確定SLNB的假陰性率;研究存在SLNB假陰性率的患者的特點,以決定是否有一部分患者不適合應用SLNB檢查;在不同患者個體中,在什么樣的假陰性率上可以接受上達成一致;對于SLNB檢查的手術方法,注射試劑及病理學檢查的方面予以標準化。相信不久的將來會對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的臨床意義得出較權威的結論。
參考文獻
1陳君雪,王紅,張宏偉.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J].中華外科雜志,2002,3(3):164-165.
2Fisher B,Redmond C,Fisher ER,et al.Ten-year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omparing radical mastectomy and total mastectomy with or without radiation[J].N Eng J Med,1985,312(9):675-681.
3陳仁漢,曹紅亮,方長合,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結預測腋窩淋巴結的價值[J].實用腫瘤雜志,2002,17(5):33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