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海
肝膽系統疾病主要見于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膽囊炎、膽石癥等,是北方地區常見病、多發病,其病因與精神因素和飲食因素有關,臨床以脅肋疼痛、脹滿為主要癥狀,可伴有放射性疼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四肢乏力、精神倦怠、睡眠欠佳等癥狀。
肝膽系統疾病與中醫脅痛、黃疸、積聚等病癥相對應。肝氣郁結、肝失調達,瘀血停著,痹阻經絡為該類疾病重要原因。肝膽系統瘀血癥的診斷主要標準為:舌質紫暗或舌體瘀斑瘀點,脈澀或結、代,固定性疼痛,肌膚甲錯等。
筆者自2008年以來,應用活血化瘀之法以復元活血湯加減,治療肝膽病65例,取得良好療效。
資料與方法
65例患者在臨床表現上都不同程度存在脅痛、脹滿、納呆、惡心,均經B超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肝膽疾病,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齡14~75歲。
方法:除急、重癥患者給予相應的西藥治療外,均以復元活血湯為基本方進行加減。柴胡15g,大黃10~15g,當歸15g,赤芍15g(分沖),炮山甲10個,虎杖15個,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兼肝郁氣滯者佐以疏肝理氣,加制香附15g、郁金10g、青皮10g、佛手15g、木香10g、炒川楝子10g;兼肝膽結石佐以通絡排石,加海金沙30g、金錢草30g、雞內金10g、漏蘆15g、王不留行10g;兼肝膽濕熱者佐以化濕清熱,加龍膽草15g、黃芩15g、苦參15g、夏枯草15g、白花蛇舌草15g、蚤休10g;兼脾胃虛弱佐以健脾益氣加黨參15g、焦白術15g、半夏10g、云苓20g、砂仁10g。
結果
65例中臨床治愈45例,占69.2%(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輔助檢查結果恢復正常);顯效12例,占18.5%(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輔助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有效4例,占6.15%(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無效4例,占6.15%(病情無改善或加重);總有效率93.85%。
例1:患者,女,24歲,農民。主因產后鞏膜黃染呈進行性加重1天,于2008年9月25日住院治療。入院癥狀見精神倦怠,胸悶氣短,周身乏力,嗜睡、惡心、口干渴,舌淡苔薄白,脈細澀。查體:T 36.8℃,P 110次/分,R 20次/分,BP 135/90mmHg,全身皮膚輕中度黃染,鞏膜重度黃染,右上腹壓痛(+),宮底平臍,收縮好,產后惡露不多,小便深黃。急查血、尿常規、離子、肝功、腎功、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肝膽B超等,診斷為產后脂肪肝,產后感染,給予抗炎、保肝、促進肝細胞再生,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支持對癥治療。中醫診斷為急黃屬肝膽瘀毒、濕熱互結,治以活血化瘀、清肝解毒、利膽退黃:赤芍15g,柴胡15g,大黃10g,茵陳30g,三七粉5g(沖服)虎杖15g,當歸15g,梔子10g,白花蛇舌草15g,蚤休10g土茯苓15g,生甘草10g。每日1劑,早晚分服。病程第8天,出現大量腹水,上方加紫苑10g,桔梗10g,開肺氣、利三焦,“提壺揭蓋”并加強活血化瘀藥物。后期予以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生黃芪30g,太子參15g,柴胡10g,大黃3g,當歸15g,白術10g,薏苡仁15g,云苓15g,山藥15g,生甘草10g。治療1個月,諸癥狀消失,理化檢查結果,均恢復正常,痊愈出院。
例2:患者,男,72歲,離休干部。2010年9月18日初診。自述脅肋疼痛難忍,腹脹納呆,時有惡心嘔吐,乏力,動則汗出。其舌質黯紅,苔黃,診其脈弦數。B超檢查:膽囊頸部結石1.2cm×1.0cm膽囊炎。中醫辨證為脅痛屬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柴胡15g,酒制大黃10g,當歸15g,赤芍15g,三七粉5g(沖服),金錢草30g,海金砂30g,滑石10g,雞內金10g。白花蛇舌草15g,炮山甲10g,虎杖15g,浙貝母10g,白術15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頓服250ml,每日2次。服藥14劑后再行B超檢查:膽囊頸部結石縮小至0.8cm×0.6cm,上方隨癥狀加減,服60劑,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B超檢查:膽囊恢復正常,未見結石影,病情痊愈。
討論
肝膽病在祖國醫學中屬“脅痛”、“黃疸”、“痞滿”范疇,病變部位主要在于肝膽,但與脾胃密切相關。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體陰而用陽,為罷及之本。膽附于肝,其經脈相互絡屬,為中精之府,內藏精汁?!稏|醫寶鑒》“肝之余氣,泄于膽,聚而為精”。泄于小腸以助消化,《素問·五臟生成篇》“以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不至遏郁,則血脈通暢”.若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經氣不利,脈絡不通,復加情志不遂,飲食所傷則氣機升降失常,氣血失和。最終導致肝之經脈氣滯血瘀,出現脅痛、脹滿、腹脹納呆等癥。
筆者應用復元活血湯加減做了肝膽疾患,主要立法于“不通則痛”的理論。脅痛多因瘀血留著脅下,故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兼以行氣止痛。方中大黃蕩滌留瘀敗血,柴胡疏肝理氣,兩藥相合一升一降,調暢氣機,活血化瘀、疏肝利膽,攻下脅下瘀滯為君藥。當歸、赤芍、三七粉祛瘀活血、消腫止痛為臣藥。佐以炮山甲、虎杖解痙通絡、軟堅散結。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能使瘀去新生、氣行絡通,故脅痛自平。
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活血祛瘀藥不僅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作用,而且具有鎮痛消炎作用,能改善局部組織是血液循環,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緩解平滑肌痙攣,松弛歐狄氏括約肌痙攣,使腸蠕動收縮幅度增大,有利于保肝利膽。因此,肝膽疾病從瘀論治,不僅療效可靠,而且還能縮短療程,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