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海江

關鍵詞化膿性扁桃腺炎風熱證金蓮清熱泡騰片
上呼吸道常見疾病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在中原地區春、秋兩季發病率高,好發于少年、青壯年人群。癥見咽喉疼痛,重者進食困難,發熱,體溫37.5~40℃為主癥。伴身困乏力,四肢酸痛,咳嗽等。發病急病程短,治療及時癒后良好,治療不當或延誤治療,還容易引起氣管炎、肺炎、風濕熱、心肌炎和急性腎小球腎炎等疾病。中醫學很早對此病就有記載,稱之為“乳蛾”、“喉蛾”、“蓮房蛾”等。系外感風熱之邪,內有肺胃積熱。內外合邪,邪毒壅塞咽部喉核而引起發病。尤以風熱型更為常見。應用金蓮清熱泡騰片治療該病患者87例,取得明顯效果,現總結如下,有助于此藥的臨床應用。
資料與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者16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齡14~62歲,平均26.78歲;發病時間1~5天。單純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71例,同時伴有其他疾病16例。按扁桃腺腫大程度分輕度56例,中度28例,重度3例;單側扁桃腺腫大43例,雙側扁桃腺腫大44例。對照觀察組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齡14~56歲,平均25.73歲;發病時間1~5天;單純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48例,同時伴有其他疾病的18例。按扁桃腺腫大程度分輕度43例,中度32例,重度4例;單側扁桃腺腫大48例,雙側扁桃腺腫大31例。兩組年齡、發病時間及癥狀表現等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診斷標準[1]:①起病急,病程短,咽喉疼痛、惡寒、高熱可達39~40℃,為主要癥狀。疼痛劇烈,并向耳部、下顎部或頸部放射,吞咽困難或伴有食欲不振、面赤頰紅、口干便秘及全身乏力、酸困疼痛等。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數。②體格檢查咽腔紅腫充血,可見一側或兩側扁桃體腫大,表面有白色膿點或膿苔,有時伴有頸部淋巴結或下頜角處的淋巴結腫大按之有明顯觸痛。③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高于正常數值,白細胞分類中性粒細胞>75%。④注意與口腔真菌感染、咽白喉、奮森氏咽峽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潰瘍膜性咽峽炎及某些血液病所引起的咽炎單核白細胞增多癥、粒性白細胞缺乏癥及淋巴白血病等相鑒別。
治療方法:①治療組:口服金蓮清熱泡騰片,5~6次/日,2片/次,用熱水300ml泡開攪勻后口服。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干果和油膩之食物。注意休息,多飲水,少說話,多食蔬菜和蘋果補充維生素。②對照組:口服阿莫西林膠囊,500mg/次,4次/日;同時口服或含服金嗓子喉寶,3~4次/日,1~2片/次。服藥期間注意事項同治療組。
觀察以上兩組的療效,均以7天一個療程,統計兩組相關臨床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以判定療效得出結論。
療效判斷標準[2]:①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體溫、血常規復查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②顯效: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體溫正常。血常規復查白細胞計數恢復正常。③有效:主要癥狀、體征有減輕,體溫≤37.5℃;血常規復查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高,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④無效:主要癥狀、體征無減輕或惡化,血常規復查白細胞記數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高于正常。
結果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療效比較,見表1。
討論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系內有積熱外感風熱之邪,為風熱邪毒引動肺胃郁熱,熱邪上攻搏結于咽喉所致,故以疏風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消腫、解毒利咽排膿為基本治療原則。金蓮清熱泡騰片的主要成分為金蓮花、大青葉、石膏、知母、地黃、玄參、苦杏仁(炒)等[3]。故臨床在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時采用一天內多次服藥,使藥物發揮持續作用得到了明顯而快捷的治療效果。西醫常規治療控制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通過阿莫西林膠囊口服,有效殺滅患者體內致病細菌,治療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與中藥金蓮清熱泡騰片相比,中藥不良反應小、耐藥率低具有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廣州中醫學院.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0:64.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1993.
3李竹英.金蓮清熱泡騰片治療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