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尚文

摘要目的:評價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單純應用口服嗎丁啉治療;治療組30例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服用柴胡疏肝散加味。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治療組在改善臨床癥狀和飲食恢復正常方面優于治療前,治療過程中未發生不良反應。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顯著。
關鍵詞功能性消化不良嗎丁啉臨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癥狀,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綜合征,主要癥狀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后飽脹和早飽之一種或多種,可同時存在上腹脹、哺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1]。FD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胃腸病。歐美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癥狀19%~41%,我國某市一份調查報道,FD占該院胃腸病??崎T診患者的50%。FD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造成相當高的醫療費用,因此已經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個主要的醫療保健問題[2]。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滿意療效,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3年9月~2012年9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病期≤1年,無嚴重器質性疾病及未經治療。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18~70歲;治療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18~70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2005《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診斷標準[3]:①1年內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胃脘脹痛、早飽、噯氣、呃逆、泛酸、食欲差等癥狀,且持續出現>4周。②經各項生化、內鏡、等理化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③近4周內未服用過影響胃腸功能的藥物。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口服嗎丁啉10mg,3次/日,餐前30分鐘服用,以2周1個療程,其他對癥支持治療。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服用柴胡舒肝散加味。藥物組成:柴胡12g,白芍12g,枳殼10g,陳皮10g,香附10g,川芎10g,黨參10g,白術15g,茯苓10g,雞內金10g(炒),萊菔子15g,甘草6g,水煎服,1天服2次,同時口服嗎丁啉10mg,3次/日,餐前30分鐘服用,以2周1療程,不再服用與主癥相關的其他藥物。
療效判斷標準:臨床療效標準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的相關療效評定標準[4]。治療前后將主要癥狀(上腹部疼痛、食后腹脹、早飽、噯氣、呃逆、泛酸、食欲差等)按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表達,按積分法算出相應得有效率,以評價療效。
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討論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未完全闡明,涉及多個因素,一般認為,可能與胃十二指腸動力障礙、應激因素,痛閾下降及環境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但胃腸動力紊亂被認為在發病中有著重要作用,有資料報道,FD與胃動力障礙、胃感覺異常有關[5]。關于FD的治療,促胃腸動力藥一直被作為首選藥物,但眾多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單純的胃腸動力藥并未取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種新的FD的治療方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中醫“胃痛”“脘痞”范疇,病變在胃,涉及肝脾兩臟,肝郁脾濕,胃失通降為其病機。肝司疏泄,肝氣郁而不升、橫逆犯胃,則見脘脹連肋、噯氣頻頻,肝膽郁久化熱、火盛迫胃則見嘔吐、返酸,脾主運化,脾氣虛弱,清氣下陷則見下利清谷、上腹脹滿疼痛、噯氣、返酸、食欲不振等癥狀。故治療重在疏肝解郁,輔以健脾和胃。故治療采用疏肝解郁之首方柴胡舒肝散加味,該方藥物平淡,配伍精細,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為君藥,香附理氣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氣開郁、和胃止痛,陳皮、枳殼理氣行滯,芍藥斂陰和胃止痛,黨參、白術、茯苓健脾益氣,雞內金、萊菔子消食化滯,甘草兼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之功。
通過臨床觀察表明,西醫促胃動力藥配合柴胡舒肝散加味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提高了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消化不良中醫診療共識意見[J].中華中醫藥雜志(原中國醫藥學報),2010,252(5):722-725.
2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24-426.
3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的診治方案(草案).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0(4):559.
4張聲生,汪紅兵,李乾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診治方案(草案).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2,10(4):194.
5侯曉華.開展對FD的病理生理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3,2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