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癥,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癥一部分,病程較長,癥狀較頑固,不易治愈。西藥治療效果差,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用中醫藥辨證治療效果顯著。
資料與方法
本組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齡28~40歲28例,41~50歲37例,50~68歲55例。病程1年<58例,<2年30例,<3年32例。
診斷標準[1]:咽部干澀不適,無規律性刺激性咳嗽,或癢、或痛、或自覺堵塞。檢查可見全部病例均有咽喉部黏膜慢性充血。
治療方法:根據中醫理論辨證,分急緩而治之。①急性期:慢性咽炎又遇外感邪氣,郁而化熱,致癥狀加重,癥見干咳少痰,惡寒發熱,咽痛明顯,此時宜疏風清熱,養陰潤肺,方用連翹30g,銀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葉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加玄參18g,麥冬15g,山豆根15g。溫開水煎服,日1劑,分兩次服用。②緩解期:咽喉疼痛減輕,但仍刺激性干咳,咽喉干澀不適,用中藥清熱解毒之劑不見好轉,方用熟地黃24g,山茱萸12g,干山藥12g,澤瀉9g,茯苓9g(去皮),丹皮9g,知母24g,黃柏24g,加蒲公英15g,玄參15g,如平時畏寒易患外感者,去知母,黃柏,加制附片6g;如心煩失眠、急躁易怒加黃連6g。溫開水煎服,日1劑,分兩次服用。經過上述治療的慢性咽炎患者,隨訪觀察,不但咽炎痊愈,而且全身癥狀都得到改善。但治療的同時,須慎起居,節房事、忌煙酒,忌食辛辣刺激性事物,并保持口腔衛生。
療效判斷標準[1]:①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咽部黏膜充血消退。②好轉:臨床癥狀消失,咽部黏膜充血減輕。③無效:臨床癥狀改善,咽部黏膜充血無改善。
結果
治療結果:依據上述療效標準,治愈78例,好轉36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500%。
討論
咽喉者,呼吸之門戶,水谷之通道也,故易受外界刺激而致病。又心、肝、肺、腎、胃諸經絡均通過咽喉部,故此臟腑病變均可累及咽喉,而慢性咽炎的發病與腎臟關系最為密切。腎主水,主藏一身之陰精,陰精充足則咽喉得以濡養,反之腎水虧損則相火無制,逆沖于上,熏灼咽喉,是以咽干澀而痛。陰虛火旺,本虛標實,治以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湯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臨床上常見到中西藥屢治不效,皆寒之不寒是無水也。由于感染病灶的存在,此類患者易感外邪或恣請縱欲,元陽虧損,無根之火,游行無制,客于咽喉,故加制附片、肉桂、黃芪等。又因水不涵木,心腎不濟,所以腎陰虛致心肝火旺而見急躁易怒,心煩失眠,加黃連,梔子等。通過中醫靈活辨證用藥,治療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正敏,陸書昌.現代耳鼻咽喉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