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筱文

摘 要:本文主要試圖線索對以往研究者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進行回顧與整理,從概況、進展、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和趨勢、對策和建議等多個方面對文獻資料進行梳理,并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展開反思與探索。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教育 現狀評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24-01
為了提高高校創業研究的理論水平和推動高校創業教育實踐的順利開展,對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的現狀進行梳理和探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1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概述
通過對中國知網中的中國期刊網核心期刊進行搜索發現,以“大學生、創業教育”為關鍵詞通過精確匹配得出的結果顯示:在2001-2012年間,共收錄了有關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文獻721篇,并且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和逐年遞增的趨勢。
2 我國創業教育的研究進展
2.1 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核心概念
(1)創業教育的內涵及特征。
目前,研究者對創業教育的概念研究因研究者和研究對象的生活環境、文化層次、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異,主要有以下幾種提法:有學者把創業教育的內涵分成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認為廣義的創業教育是培養具有開創性個性的人,狹義的創業教育是培養學生從事商業活動的綜合能力的教育,使學生從單純的謀職者變成職業崗位的創造者[1]。
(2)創業教育的內容及目的。
創業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為中心,緊密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能力展開創業教育,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視野開闊、反應敏銳、主動發展、敢于挑戰、勇于實踐,并且具有堅強意志力、強烈事業心、組織管理才能和充沛精力的人才。
2.2 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及趨勢
2.2.1 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對比
(1)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縱觀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總體情況,有“三多三少”現象:形式多、內容少;投入多、收效少;嘗試多、推進少[2]。徐國權也總結了我國創業教育三個總體特征:高校創業教育漸為普及,學生對創業教育的熱情高漲,學生對創業教育的總體評價一般[3]。
(2)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
和國內相比,美國高校主要采用聚焦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其目標是培養專業化地創業人才和培養創業教育師資和研究者,而所有的教育活動都集中在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內部展開。例如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
2.2.2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第一,從名牌大學試點到普通高職院校。第二,從面向有創業意向的學生到全體在校生。第三,從創業知識的傳授到創新素養的培養。
2.3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問題和對策
2.3.1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出現的問題
就目前而言,相比之下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起步晚,有成就,但也存在問題。具體問題分析為:(1)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缺乏清醒的認識,從而未能形成明確的、本土化的創業教育目標[4]。(2)受教育模式單一的影響,創業教育未被納入必須課程,因此,也就不符合創業活動發展規律。(3)因為起步晚,所以師資匱乏,教師隊伍在結構和能力上都不符合要求。(4)校園創業環境不甚理想,又與企業之間缺乏聯系,這樣的現狀就致使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接觸到。(5)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心存顧慮,管理部門缺位[7].
2.3.2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對策
(1)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
所謂理論教學內容就是完整再現從學生創業過程中設計的創業者、創業機會識別、創業計劃與資源需求、企業成長等知識;所謂實踐教學內容則是讓學生了解創業的真實過程,通過模擬創業獲取直接經驗、感知創業規律、把握創業活動的程序和方法,從中培養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4]。
(2)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體系建設。
①多維創業教育課程體系[5]。
根據“泰勒原理”中有效組織學習經驗的三大標準,即連續性、順序性和整合性的要求,構建了多維度構建了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②三階段進階式創業教育體系[6]。
根據創業活動的發展規律,從有創業沖動到最終付諸創業實踐的人群一般呈金字塔式遞減,因此根據這個規律,石國卿和王桂榮提出了“三段進階式創業教育模式”。
③分層目標創業教育體系[7]。
高校創業教育目標具體落實到高校的創業教育實踐,通過具體教學過程來推進創業教育時,目標就必須更加明確,即在學校整個人才體系的框架內,結合社會現實狀況、學校辦學類別、學生自身等因素,對總目標進行分層。
(3)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意義與目標。
大學生創業教育有其自身的意義:對國家社會來說,大學生創業教育可以提高國民素質,擴大就業渠道,是我國經濟建設轉型發展的需要,不僅適應了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也適應了知識經濟的需求[8]。對大學生就業來說,這也不失為提高大學生創業參與率和成功率的實用手段[9]。
3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狀況的評價及改進建議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研究方法單一。研究者主要是運用理論研究方法進行理論探討,實證研究方法極少,實證研究幾乎沒有;第二,重復性研究多。而且往往局限在分析現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一些思路上。這可能與我國在創業研究起步較晚有關;第三,研究領域太窄。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的內容較窄,過于集中于內容、問題和實施途徑的研究;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改進:第一,采取角度切入,從而提高研究的綜合效果;第二,增強理論創新意識,跳出已有框架進行研究;第三,加強研究者之間的交流與借鑒,同時借鑒國外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施冠群,劉林青,陳曉霞.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型大學的創業網絡構建——以斯坦福大學為例[J].外國教育研究,2009(6):79-83.
[2] 夏人青,羅志敏.論高校人才培養框架下的創業教育目標——兼論高校創業教育課程的設置[J].復旦教育論壇,2010(8):56-60.
[3] 劉敏.法國創業教育研究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0(10):72-75.
[4] 游振聲,徐輝.多樣化推進:美國高等學校創業教育途徑探析[J].比較教育研究,2010(10):61-66.
[5] 林剛,周曉進.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與體系構建[J].2010(11):143-145.
[6] 梅偉惠,徐小洲.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難題與策略[J].教育研究,2009(4):23-25.
[7] 鐘家蓮,葉新源.試論高校實現職業教育與創業教育良性互動的必要性[J].教育導刊,2006(9):50-51.
[8] 尚恒志.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研究[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9(7):7-9.
[9] 胡庭勝,侯永雄.不同類型高校創業教育的比較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