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兵 楊群
摘 要:本文通過闡述了素質教育的理念,探究了在素質教育理念指導下,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同的現代教學方法的特點和教學方法運用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關鍵詞:教育理念 教學方法 素質教育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060-01
當前時期素質教育是教育教研方面的主流方向。素質教育的主要特征為: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并且能積極的參與課堂學習。近幾年,廣大教育研究者積極投身素質教育的研究中進行探索。但筆者認為,好多的課堂教學過程還不能緊隨素質教育的主體觀念,以至于現在好多的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從而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素質化的整體進程。本文擬就素質教育觀念下的教學方法談以下幾點。
1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良好教學的前提
談到教學,往往討論最多的話題是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學。我認為,要做好教學工作必須先回答這幾個問題: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怎樣才算教得好?這些問題的解答和探討就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整體思想。教育教學方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技巧,更關系到學校辦學理念、教學理念問題。教育大師和教育官僚的區(qū)別就在于辦學理念、教學理念上的大相徑庭,而不是一般的方式與手段的差異,盡管教育官僚也東施效顰一些方式、方法,但是比起教育大師們教育思想的深刻和教學理念的獨特方面則還差得遠。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學習和探究教育思想上,要善于辨別,去偽存真;在不成熟的市場經濟開放條件下,要慎防教育的墮落;要排除教育官僚的干擾,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思想哲學光芒的熏陶下培養(yǎng)出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
2 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
長時間以來,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課堂教學最注重的總是老師如何教的問題。對待教學問題,主要是討論老師的教法以及所授知識。對教師教學考察,多是留意教師是怎么教的,采用了什么教材,運用了什么樣的授課方法,是不是先進教學方法也就看是否使用了多媒體。我們總是習慣從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待教育問題:教是第一位的,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新時期的教學思想需要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
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要求老師要把人才的培養(yǎng)與社會的整體需求相結合,教學過程更加注重實踐運用,老師培養(yǎng)學生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學校的教學目標是不僅僅要使學生學會課本知識、更注重的是要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社會生存能力。
3 現代教學方法的特點
在新的教學思想的影響下,現代教學方法與以往的教學方法有以下不同點。
3.1 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原來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來說沒有真正的融入課堂,只是膚淺的被動接受課堂固有的知識,對于重要的知識點只是一味的死記硬背,不能靈活運用。但探究教學的真正目的是使學生能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是探索和解決問題,所以對于教學來說所有的課堂教學都應該是圍繞學生的疑問展開的,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的深入到學習中去。
3.2 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是教學極為重要的一個目標,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的過程。而對一門學科的正確認識,需要發(fā)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辯證的、變化的視野,尤其是要著眼于對未來的思考。所以,教學方法要以鼓勵、調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主,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發(fā)展。
3.3 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讓學生置身于教學環(huán)境中,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學生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他們的探索欲,才能更深的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教學活動,體會到學習中的挫折與成就,促進學生與同學、老師之間的交流,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所以說,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和運用的重點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真正的變?yōu)椤拔乙獙W”。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只是在被動的接受。而現在提但是的教學方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引導,指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診斷和調整。教師應當擺平姿態(tài),與學生站在一條直線上,與學生建立起密切的關系,讓學生信任你。發(fā)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引導作用。
3.4 教學方法應周密設計
教學方法的運用不是隨意的,也不是隨機的,需事先準備和安排,要有具體的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路,體現出一定的教學理念。教師對教學進行設計時,需要以認真和客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果和教師本人的教學特色和能力等。
4 現代教學方法運用的基本原則
素質教育觀念下教學方法的改革是系列化的、全過程、全方位的,它包括學習的全過程與學習的考核和成績的評定。常規(guī)教學方法的改進通常有三種:移植、改造與創(chuàng)新。移植是將一些有效地教學方法、手段移植到教育教學中,如討論、辯論、網絡論壇、模擬、角色扮演、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改造是通過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造,賦予新的活力,例如對傳統(tǒng)的講述、講解、講讀、問答、演示等方法,要加以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模式,使之更適應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是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和創(chuàng)造出新的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方法運用與探索應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而不是僵硬的照搬和套用某一種方法,切忌只追求方法運用時的暫時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心理活動后果,要特別注意防止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方法的效果。
5 結語
研究現代教學方法特別強調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努力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漸掌握學習知識的要領,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鄭華.教學手段現代化與素質教育[J].安徽教育,1996(4):7.
[2] 吳華,羅海萍.“素質教育”與轉變教育資源配置方式[J].科技導報,1996(9):23,47-48.
[3] 唐輝,劉婧.一場需要標本兼治的改革——素質教育之我見[J].煤炭高等教育,2004,22(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