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文
摘 要:要想創新首先要立足于傳統的基礎教學上進行,也就是說在有傳統教學的經驗后,總結傳統教學的不足,針對學科的發展及學生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創新與實踐。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熟悉與本課程相關領域的多門課程的內容,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吸取多人的經驗,取長補短。為人師表,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
關鍵詞:創新 創新與實踐 創新來源于實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a)-0146-01
近日筆者在網上在線學習了由李健教授(中央財經大學)、徐延宇教授(云南大學)、沈紅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沈貴鵬教授(江南大學)講授的《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創新與實踐》的課程,收獲頗多,受益匪淺。
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改變作風、改變學風、改變文風的指導下,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將十八大精神應用于實際,就是立足本職工作,就是堅決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 維護良好的教風。
學習之后進行了三個問題的討論:
(1)從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的角度出發,如何組織課堂教學?
(2)如何從認識高校教師教學發展的角度入手,對高校教師教學發展創新與實踐進行準確定位?
(3)如何開展和實施好教材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設計等環節?
筆者是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是教專業課的,我認為要想創新首先要立足于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說在有傳統教學的經驗后,總結傳統教學的不足,再針對學科的發展及學生的變化進行相應的創新與實踐。我認為: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這是組織好教學的前提。要熟悉與本課程相關領域的多門課程的內容,了解本學科的前沿,這是吸引學生的基礎,也是開拓學生思路的基礎。就同一課程閱讀多本教材,吸取多人的經驗,取長補短。為人師表,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
創新來源于實干,作為一名老師就是如何教好每一門課,要想做到這一點要做到以下幾點:
(1)熱愛教師職業,熱衷教學工作:不敢想象一個不熱愛教學工作的老師如何能教好課程。說到這一點,讓我聯想到了我自己的工作,二十五年前我大學畢業進入一個大型國有企業工作,工作性質是技術人員,由于專業不對口,加之那時國有企業的體制,在那里工作的十五年我處于混日子的狀態,太可怕了!隨著國有體制的改革,我離開了國有企業來到了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當了一名專業教師,這也是多年來的愿望,這回終于實現了,我非常熱愛我的這份工作,喜歡和學生在一起,所以無論是當專業老師還是承擔班主任的工作我都認真愉快的去做,敬業、主動、負責的工作態度和精神讓我的思想更開闊,工作變得更積極,此時的我發現了生活的樂趣、工作的美妙。同時也取得了一些成績,這是我以前的十五年所不曾體會到的。
(2)為人師表: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一個老師要用自己的威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很難想象一個上課經常遲到的老師如何要求自己的學生按時上課;一個斤斤計較的老師如何教育學生大度、紳士……
(3)堅決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這是良好教風最重要的一點。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嚴格執行課表,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嚴格考核制度。在這里清華大學的李子奈教授給我們做了好榜樣:一次李教授與一些知名大學的校長去開會,會后有一天的旅游放松,但李教授說去不了了,不是因為去過,也不是因為別的,而是那天有一節課。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教學,不能隨便因為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而隨意調課,調課的現象在我校非常普遍,這點我校的教務處曾作過統計,但這點本人做的還是不錯的,從教十年,調課次數絕不超過五次(還都是因公),今后也一定做到不輕意調課。
(4)只懂一門課教不好這門課,只有一本書教不好這本書。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如果你教某一門課,而你沒有教過與之相關的課程,也沒有很好的學習和準備與之相關的課程,那一定是教不好這門課的。第二,你教一門課,選擇了一本教材,而你只準備這一本教材,沒有閱讀和準備同一課程的其它教材,這樣你也教不好這門課,因為,每一本書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同的書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優點,只有多準備幾本書,取長補短,才能教好這本書。
(5)科研與教學相輔相成:創新(科研)來源于實踐,應用(科研的成果)指導教學。
創新來源于實干。就拿我們現在承接的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個科研課題來說,設計制作一個智能樓宇系統的綜合實訓臺。設計制作本實訓系統的目的有三個:第一,為本專業的教學服務。第二,為取得智能樓宇管理師的職業鑒定服務。第三,為本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競賽服務。為了達到以上目標:
首先,我們對相關的國家標準(智能樓宇管理師)進行了分析,找出了本專業學生應達到的能力,掌握了學生應掌握的知識。
其次,我們認真分析了本專業的相關專業課程,分析了職業技能鑒定的多套實操試題,得出了本實訓臺應具備的功能。
最后,對國內著名的教儀生產廠家的相關產品進行了調研,對相關的職業院校的實訓系統進行了調研,對目前的職業鑒定的相關實操系統進行了調研,對相關從事智能樓宇工作的人員進行了調研……找出了各自的優缺點,結合我們的目標制定了我們實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創新。
(6)注意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學生具體分析,具體課程具體分析。
(7)既不遷就學生也不拒絕學生:每個學院都有學生為老師打分,不能因為這個而遷就學生,不講原則;也不能因任何原因拒絕學生的提問和請教。能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
綜上所述:對于一個高職院校的老師來說:
(1)創新來源于實干:只有腳踏實地的實干,才能知道現有的不足,才能找出現有的不足和缺點,找到解決的辦法加以改之—— 創新。
(2)科研與教學相輔相成的:不能單純的為搞科研而搞科研(只為了拿學術分以達到自己評職稱或其他的目的);科研的成果一定要為教學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課能力、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并更好的應用于教學。
(3)培養學生在高校是第一位的;作為教師教學是第一位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Z].2001.
[2]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 沈世德.創新與創造力開發[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