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家化被曝疑內部人設立多家“體外公司”實現利益輸送丑聞,再次讓“體外公司”現象展現于公眾面前。
從2012年闖關IPO中被曝存在多家“體外公司”的易事特,到2013年初事發的寧波聯合高管精心構筑“體外公司”事件,再到因破產危機備受矚目的無錫尚德,上市公司中存在“體外公司”現象絕非少數,這個早已經是心照不宣的公司潛規則,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跡象。
體外公司的長期普遍存在,無疑將導致上市公司價值受損,股東基本權益受到重大威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上市公司始終難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面對猖獗的“體外公司”現象及其巨大危害,中國上市公司治理及內外部監管機制如何發揮作用?如何從根源上杜絕通過“體外公司”掏空上市公司的現象?
主持人:
本刊記者 郭洪業
討論嘉賓:
曾江洪:中南大學公司治理與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
傅子恒:萬聯證券研究所所長
崔自力:正略鈞策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合伙人
梅慎實:中國政法大學證券期貨法律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