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洲 成漢學 李年政

蒙羅榮,40歲出頭,是上林縣三里鎮龍聯村鳳山莊大石山里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和村里的大多數人一樣,勤勞,誠實,人緣好。但是,他也有一點和別人不同——特別犟,認準了的事,非干成不可。蒙羅榮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起初他到武漢做賣冰淇淋的小伙計,后來又輾轉廣東、海南等地,先后做過水暖器材推銷員、林場工人等。在外闖蕩、漂泊了差不多20年后,2007年7月,蒙羅榮拿出打工積攢下來的4萬多元錢,加上鄉親們的支持幫助,潛心在家鄉從事黑山羊養殖事業。歷經6年多的風風雨雨,蒙羅榮的養羊場已從創業當初僅有32只小山羊,發展到今天擁有10個大羊圈,存欄山羊2000余頭,資產達到300多萬元。
“心腸好”,讓他順利起步
“你這個仔,就是心腸好,就算碰到出世才三天的小孩你都要問一聲好!”父親在世時常常這樣夸獎蒙羅榮。1995年蒙羅榮在廣東推銷水暖器材時,將公司多撥出(漏記賬)價值一萬多元的器材銷售出去后,把所得款項全部上繳公司。公司經理深受感動,將蒙羅榮提拔到重要的管理崗位,每月給他2000多元工資,是普通員工的5倍多。
經過兩年多的積累,并向親戚朋友籌到10多萬元之后,蒙羅榮與人合伙,到北海開了一家摩托車、汽車配件店。沒想到,生意剛剛起步的時候,合伙人趁著他外出,將店里的東西席卷一空,從此人間蒸發,了無音信。蒙羅榮只好孑然一身到海南做伐木工。經過兩年多的日曬雨淋,也不知道肩膀磨出了多少老繭,2000年底,他終于還清了最后一筆欠款5000元。2007年秋天,蒙羅榮下定決心,結束打工生涯,返鄉養殖黑山羊。回到家鄉,蒙羅榮翻過家鄉的后山,到來賓的山區里購買了32只小山羊,建起了第一個羊圈。第二年,他想增加3個羊圈,但掐指一算,資金缺口達3萬元,正當蒙羅榮準備放棄時,沖著他的“好心腸”,鄉親們你一千、我三千地解囊相助,不到兩天時間他就把錢籌夠了。但是,羊圈建起來了,請不起人工,自己又管不了這么多羊,怎么辦?這時又是鄉親們伸出了援手,義務幫他管理山羊!鄉親們金子般的心讓蒙羅榮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和鄉親們達成君子協定:購買小羊及建造羊圈由他出資,鄉親們只是出力管理,到山羊養大出欄,他與養殖管理的鄉親各有50%的收入分成!
不離不棄,賢妻支撐他挺過艱難時日
回顧自己坎坷的創業道路,蒙羅榮動情地告訴筆者,全靠妻子韋嬌不離不棄地扶助,他才能走到今天。1997年冬天,蒙羅榮不但被合伙人騙走了所有的錢財,還欠下了一大筆債務,頓時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當晚,他孤零零地蹲在門前的竹子叢下生火取暖。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蒙羅榮被騙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開了,山村里平常還來往的朋友也覺得愛莫能助。這時候,一位姑娘卻悄悄地來到他的身旁,姑娘就是同村的韋嬌。韋嬌對走投無路的蒙羅榮說:“你嘆氣又叫苦有什么用?我嫁給你,和你一起跨過難關。”姑娘帶著半開玩笑的口吻,向這個“倒霉”的小伙子表露了自己的心跡。這時,蒙羅榮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姑娘可是農忙時背上粥水到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全村公認最勤快的姑娘啊!她的話是真的?于是,蒙羅榮沒有半點猶疑,斬釘截鐵地一口答應。聽說女兒跟蒙羅榮好上了,韋嬌的父母趕忙阻攔:“你跟那敗家子過,不怕一輩子受苦嗎?”韋嬌的朋友也好心勸她:“跟誰不行,找個經濟條件好點的不好嗎?”但韋嬌還是鐵了心,她一次又一次堅定地告訴親人和朋友們:“特八(蒙羅榮)是個好人,又有頭腦,我嫁給他沒有錯!”
真摯的愛情讓蒙羅榮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他繼續外出務工,不但還清了欠款,還積累下寶貴的創業資金。而韋嬌在蒙羅榮外出打工的日子里,就擔當起了蒙家“準兒媳”的角色,農忙時到蒙羅榮家幫忙種田打稻谷,農閑時幫蒙羅榮父母做喂豬、掃地等家務活,讓蒙羅榮免除后顧之憂,安心務工。2000年底,韋嬌和蒙羅榮終成眷屬,溫馨的家讓蒙羅榮創業信心倍增,養殖的山羊也一天天長大。孰料,天有不測風云,2010年夏天,由于天氣炎熱,300多只山羊感染了紅痘病死掉了,蒙羅榮一下子就損失了20多萬元。最后,還是韋嬌給了他信心:“再苦的日子我們都挺過來了,這點損失算什么,吸取教訓就是了!”
小富亦未安,幫扶鄉親是正途
10個大羊圈,存欄山羊2000余頭,總資產300多萬元,除去與管理山羊的鄉親們的五五分成,蒙羅榮凈資產不少于150萬元。在鄉親們的眼里,他已算是個有錢人,該知足了。但在外闖蕩多年的蒙羅榮把目光放得更遠,他告訴筆者,家鄉一座又一座大石山為養殖黑山羊提供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山外難以比擬的,而純正的原生態食品正日益走俏市場,他要在擴大規模化黑山羊養殖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宣傳渠道,創立響當當的上林“原生態黑山羊”品牌,將產品推向南寧、廣東和上海,在大城市打開更廣闊的市場。而且,他決心擴大養殖規模,創造條件讓更多鄉親參與管理,以五五分成的方式讓他們一起創收,共同致富。跟著他干的10位鄉親,2007年以前每家住的都是泥巴房,而如今都蓋起了不低于三層的紅磚房。其中一位經濟較困難的合作者韋文耀,2011年要建房,盡管當時養羊場的資金周轉比較困難,但蒙羅榮仍然從合作分成中多預支出一筆錢,幫助韋文耀圓了新房夢。
蒙羅榮還認定,創新,開展多元化經營,是自己抵御創業風險、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他沒有小富即安,而是在看準本地木材資源較豐富的優勢后,2012年11月,出資30萬元,讓另外兩名返鄉農民伙伴各出10萬元作為入股資金,在三里鎮王馬村前組建了一家家具加工廠。蒙羅榮告訴筆者,他的家具加工廠運轉正常之后,至少還要吸納10名農民伙伴。未來,他將繼續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和他一樣返鄉創業的兄弟走上致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