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姚智萍 丁曉榮
無縫對接護理模式對降低剖宮產術后產婦憂郁癥的影響
張 玲 姚智萍 丁曉榮
無縫對接護理;剖宮產;產后憂郁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醫學的進步,人們的生育觀念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多種情況下產婦限于醫學原因而必須選擇剖宮產術進行分娩,有些產婦會擔心胎兒的健康,或由于害怕分娩疼痛而選擇剖宮產,但又懂得自然分娩對母嬰更為健康,產生糾結、焦慮的情緒[1],使其心理壓力過大,甚至導致產后抑郁。本研究通過對117例剖宮產產婦實施無縫對接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剖宮產產婦23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113例產婦,年齡21~42歲,平均(28.5±3.9)歲;胎齡38~42周,平均(39.2±1.1)周;定期產檢89例,未定期產檢24例;剖宮產原因:頭盆不稱36例,羊水過少24例,軟產道異常9例,社會因素35例,其他因素9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及中專34例,大專及以上61例。觀察組117例產婦,年齡21~42歲,平均(28.6±4.1)歲;胎齡38~42周,平均(39.6±1.1)周;定期產檢92例,未定期產檢25例;剖宮產原因:頭盆不稱38例,羊水過少25例,軟產道異常8例,社會因素36例,其他因素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及中專33例,大專及以上 64例。所有產婦均為初產婦,且為單胎頭位,排除嚴重肝腎疾病患者。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產檢情況、剖宮產原因及文化程度等方面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對產婦進行健康教育,協助產婦完善各項術前檢查,手術區域常規備皮,徹底清潔臍孔,術后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維持管路通常,指導產婦采取合適體位,合理進食及正確哺乳;并對產婦各種并發癥進行積極觀察和預防[2]。觀察組產婦實施無縫對接護理模式,即由病房、手術室及產房有經驗的護士共同制訂詳細、合理的護理流程和實施方案,對產婦自入院、術前準備、送產婦手術室完成手術、返回病房,直至產婦出院,各個環節進行無間斷的縝密護理模式。
1.3 觀察指標在產婦出院前采用SCL-90量表對兩組產婦心理狀況進行評價;并于產后6周進行隨訪,采用產后抑郁篩查量表(PDSS)對所有產婦進行問卷調查,總分<60分為無抑郁;60~80分為輕度抑郁;>80分為重度抑郁。在產婦出院時請產婦或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且以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為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且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SCL-90量表評分比較經過護理干預,在出院時觀察組產婦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SCL-90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產婦SCL-90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軀體化 強迫 人際關系 抑郁 焦慮 敵對 恐怖 偏執 精神疾病對照組 113 1.51±0.46 1.79±0.58 2.23±0.47 1.79±0.63 1.80±0.49 1.78±0.52 1.50±0.33 1.47±0.26 1.52±0.39觀察組 117 1.28±0.42 1.62±0.70 1.58±0.57 1.42±0.53 1.52±0.55 1.40±0.45 1.34±0.38 1.30±0.31 1.49±0.26 t 10.848 10.529 11.845 11.577 10.947 11.032 11.068 10.982 11.628 P 0.043 0.038 0.028 0.029 0.035 0.025 0.037 0.034 0.039
2.2 PDSS量表評分比較經過護理干預,觀察組抑郁產婦者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6周PDSS量表抑郁情況比較[n(%)]
2.3 護理滿意度比較經過護理干預,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模式也在發生變化,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對產婦身心健康的護理。由于剖宮產除了病房護士外,還涉及到產房和手術室護士,不同部門不同崗位護士的密切配合,使護理工作無遺漏,是保證護理質量的重要前提。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產婦實施無縫對接護理模式,將產婦圍分娩期內的各個護理環節進行詳細規定。手術過程中產房護士或手術室護士始終陪伴于產婦身邊,給予產婦安慰,并隨時告知產婦手術進展情況,緩解產婦情緒。手術結束后仍然由之前的護士與麻醉師一起送產婦回病房,向病房護士交代手術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在產婦出院時,病房護士給予個體化的出院指導。
通過上述無縫對接護理模式,病房、手術室及產房護士統一護理思想,即建立有效的分工,又密切合作,保證了各項護理措施的有序實施,進一步減少了產婦的不良情緒,避免其發生產后抑郁。本研究,觀察組產婦 SCL-90量表各因子得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采用PDSS量表評價,觀察組抑郁產婦明顯少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產婦對護理滿意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據此認為,對剖宮產產婦實施無縫對接護理模式可有效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況,提高護理滿意度,是一種科學的護理模式。
[1] 李鑫,吳心琦,張娟,等.剖宮產產婦的個性特征與其術后舒適度的相關性分析及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8):910-912.
[2] 胡偉英,單金花,王慶燕,等.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對剖宮產患者術后恢復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2):273-274.
R473.71
A
1673-5846(2014)05-0151-02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貴州貴陽 55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