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過馬路看路燈?你out了!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行人甲對旁邊欲等綠燈的行人乙說道,這便是現在愈演愈烈,熱議四起的“中國式過馬路”。行人闖紅燈,本就是件司空見慣的事,現在被冠以如此稱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眾人紛紛諫言表看法。
前幾日,有位大媽騎車闖紅燈,很不幸地被交警攔截。正值履行新規,對不遵守交通規則實行罰款之際,交警向她提出罰款20元。這位大媽不依不撓,而且竟拿出看家本領跟交警砍價,為少交10塊錢死磨爛磨交警,并且說道:“我闖紅燈都闖了幾十年了,都沒有罰過款。”
對此,好多人也非常不解,他們總覺得過馬路怎么看都不是個問題,的確是個司空見慣的現象,見怪不怪了。雖然亂穿馬路“不太好”,但好像也沒必要上綱上線。但當問他們“為什么要亂穿馬路”時,卻都得不出答案,只有少數人表示:“沒有為什么”和“有時候能少走點路”。
不過,話說回來,闖紅燈事件可大可小。用大眾眼光來說,這無非就是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如果你看看美國,便會發現,美國人還是比較遵守規矩的。一般來說他們都是傻傻地等紅綠燈,要是路上完全沒車的話,可能會快步通過,但基本上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看完美國再放眼法國,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法國人民也是不怎么看紅綠燈,主要是看有沒有車,只要沒車或者車離得比較遠,也差不多湊夠一撮人就走了。但是,之后你會看見另外一個現象,即車輛看到這種狀況老遠就開始減速,而行人則對車輛豎起大拇指表示謝意。
如果真的要對闖紅燈進行處罰,你愿意心甘情愿地接受嗎?即使只是10元……或許這個數字對你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更構不成威脅,但是當你走在馬路上被提出罰款的要求時,心中肯定會有些許的不滿,不是因為罰款的多少,而是在于面子問題以及長期形成的心理常態。你會排斥,也很正常,合乎情理,但同時也要知道不只中國如此,其實在國外,對于處罰的方式也不乏種種。
先一起了解下美國的處罰方式。它關于闖紅燈的處罰規定各州是不盡不同的,不過罰款數額一般都在50美元至500美元之間。其中,加州洛杉磯的罰款較高,單項罰金為446美元一次,馬薩諸塞州相對便宜,約為50美元至100美元。除了罰款外還會被扣分:超速或不安全行駛扣1分;醉酒、撞車后逃逸扣2分,情節嚴重者可直接吊銷駕照。一年內扣4分,兩年內扣6分,3年內扣8分者將被暫停駕駛資格或吊銷駕照。
在日本,它的交通法規更加到位。比如,當發生交通事故時,不管行人是否闖紅燈,涉事車輛都要負主要責任。在一些沒有信號燈的巷子里,接近路口的路段都會畫一條停止線,司機過路口時必須停一下,觀察一下路口的情況再通過。此外,車輛對于行人一般也是非常的禮讓,即使在行人妨礙車輛行駛時,車輛一般也不會對行人鳴喇叭。
相比日本,新加坡的交規對行人就有點苛刻了。一般不遵守交警或交通燈指示,或在人行橫道綠燈亮時不按指示方向過馬路的,均為違法。更嚴厲的是,如果50米范圍內有人行橫道或天橋、地下通道等,過馬路時就必須使用這些設施,否則即為違法。不過,有一點還是有點偏向于行人的,那就是即便行人亂穿馬路會被處罰,也并不意味著路權的優先順序有所改變,新加坡交規對機動車司機的處罰遠比對行人處罰嚴厲。
再看德國,它的一些交通形式還是比新加坡更寬松些。比如它有一種信號燈控制器,行人到路口后,按下控制器信號燈才會轉換。這在人少的地方可以提高通行效率。還有一種是沒有交通信號燈的斑馬線,司機看到人行橫道上有行人要過馬路時要主動停車,行人有先行權,這或許便是不錯的借鑒哦。
看完各國的處罰術,你是否意識到亂闖紅燈,不遵守交通規則不僅在中國被“大驚小怪”,在國外也是件不容忽視的大事了呢?這時你是否還有不屑的情緒,少見多怪的感慨呢?從現在開始,是不是要自覺文明的過馬路了呢?這也許的確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不是表面上那么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