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洪
一、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
學習方法的培養是學會學習、自主學習的核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學會讀文。
數學教材的“文”很少,但都是“精品”,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至關重要。學生一般認為教科書沒什么好讀的,教師則要帶著學生讀教材,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學會讀文。第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文字”與哪幅圖有關,告訴我們什么數學信息;第二步,讀圖,圖中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與本題有什么關系;第三步,圖文結合,把圖和文字聯系起來幫助理解題意;第四步,按照要求解答。這樣一來,教師“導之有法”,學生解讀教材才會“學有所得”。
2.學會批注。
批注是心靈和思想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學會批注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師要教會學生在自讀教材時對一些關鍵的詞句用彩色筆做上標記或批注。指導學生做批注應注意以下兩方面: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例如,引導學生去理解哪里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應著重學哪里?課本用什么方法去解決重點知識,你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等。二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例如,在例題的旁邊寫出不同的想法,提出的不同問題;或是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等。要求,對于自學不懂的知識打“?”號,對于產生的疑問和自己的發現則可以記錄在自學提綱旁邊以備在課堂學習上交流。這就是杜威所強調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一種生動的和個人親身的體驗”。
3.學會思考。
自學提綱是學生學會思考的橋梁與指南。學生有了自學提綱可以有序學習,逐步深入,可以極大地提高自主學習效果。“自學提綱”要制定得清楚、有序,要層層遞進,針對重點、難點部分要“重點”提示。這樣可以使學生有序地讀、做、思,逐步養成一種有序的自學方法。從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培養自學能力。
二、同伴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橋梁
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是指“擁有獨立的數學學科學習的基本能力。課堂上可以通過同桌互說、小組討論、全班共議等多種多樣的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交流機會。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交流。
課堂教學是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當課前學生通過自學有了自己的想法、問題與建議后,在課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把這些問題拿來交流討論。
例如,有位學生在課堂中提出:“推導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除了書本中提示的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教師順水推舟,讓學生們打開思路,進行多向思維,結果他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答案。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激活智慧,使課堂學習成為一種心靈的對話、思想的對話。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們盡情表達、積極思考、多方互動……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2.鼓勵學生相互質疑。
質疑是學問的開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相互質疑,讓學生有疑必問,同時引導學生于“關節”處——新舊知識的結合點、學習的重難點、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點等提出質疑。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有些學生就針對“棵數=間隔數+1”這一公式提出質疑——“為什么還要加1?”根據教材內容和學情螺旋上升的實際情況,課堂上一般圍繞學生匯報中的爭議問題展開討論與爭辯,教師適時介入,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他們大膽質疑,使“有疑—釋疑”的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過程。正如杜威所說:“知識除了探究,沒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了”。學生經歷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形成假設—進行驗證—得出結論的整個思維過程,增進了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反思總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現今,我們努力踐行課堂教學改革,開展“以生為本,以學定教,以練促學”的課改模式。這就意味著,要充分信任與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從“學會”轉變為“會學”,以達到有效與高效的學習。學生會學的重要標志就在于學生學會進行反思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在于引導學生不斷地學習、思考、反芻、消化,使學習逐步深化、內化、活化。
1.學會自我小結。
教學是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總結知識規律和解題規律。教師在講完一節課或一個單元后,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小結,把宛如一盤散沙的知識梳理成一個系統。啟發學生把所學的內容分為幾條線索,用較為簡練的語言或借助圖形把它們概括出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只有經過學生自己的探索、概括、歸納、總結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他們的認知結構,貯存于大腦。教師還應促使學生自己把每一單元知識歸納為幾個主要問題,記住它的內容、方法和重要結論,特別要對教學中已經選用過的例題、習題,以整單元的知識為背景進行重新審視,總結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對本單元有一個完整的認識。這種由厚變薄的讀書方法,本身就是一種自學能力。
2.學會自我評價。
只“做”不“思”是不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評價,學生只有在自我反思與總結中自主學習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與總結:(1)自學中是否認真、有序地讀教材?是否有作標記的習慣?通過自學能學會多少知識?(2)自學中不懂的問題有什么解決方法?(3)自學教材中最大的收獲與提升是什么?(4)自學過程中還存在什么問題?還要注意什么問題?(5)有什么好的自學方法與大家分享?評價就是創造,而自我評價就是一種創造性學習,它將促使更高意義上的自主學習的誕生。
邱學華老師說過:“學習可以嘗試,嘗試能夠成功,成功能夠快樂。”這其實說明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過程,即通過方法引路、交流實踐、反思提升,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獲得自主學習的快樂。教師只有真正地尊重、信任學生,平等、真誠地和他們對話,選擇恰當的時機退居幕后,學生才能真正得以“自主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其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培養與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逸夫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