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懷之

烈士后裔羅慈心,她的曾祖父羅煜是在1949年宅梧戰斗中犧牲的烈士。
羅慈心出生在江門鶴山市宅梧鎮的鄉村,家有6姐弟,她排行第三。撫養6個孩子對于鄉村家庭來講壓力甚大,家庭經濟一直拮據。
羅慈心自幼聰明好學、開朗、樂于助人,雖然家中貧困,但她仍然刻苦讀書,故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小學升中學時,她考得全鎮第七名。在升高中時,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鶴山一中。
但天公不作美,在她欣喜難抑之際,家中的經濟支柱(爸爸)因車禍而造成腦震蕩,一家的重擔就落在單薄的媽媽身上。媽媽只能做一些小買賣維持一家生計。這不得不令羅媽媽為難起來,遂與羅慈心商量,不如就入讀鶴山三中算了吧。懂事的羅慈心深知家里困難,點頭同意。而羅爸爸知道后堅決不同意,哪怕再艱難也要讓女兒讀最好的學校,一錘定音。
有時上天也是眷顧人的。在羅家這個艱難的坎上,鶴山市老促會像天使一樣出現在他們面前,明確表示因為他們是烈士后裔,每年發給羅慈心2500元助學金,為這個貧困家庭減輕了一部分經濟負擔。羅媽媽感動地說“全靠老促會的幫助才度過了難關,我們的孩子有希望了!”
羅慈心謹記老促會的厚愛和媽媽的教導,將老促會的關愛化為動力,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在鶴山市一中讀書更加刻苦,成績優異,于2008年考上了廣州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系。鶴山市老促會的領導很高興,他們來到小羅的家,鼓勵她要繼承革命烈士的遺志,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努力學習,并表示在她讀大學期間繼續發放助學金。
羅慈心四年的大學生活并沒有虛度,除了掌握堅實的專業知識外,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加入以助人為宗旨的大學生團體。2012年畢業后,由于羅慈心品學兼優,被一家韓資企業“韓阿文化服務咨詢公司”聘為總經理助理。該公司主辦韓國小學,是為在中國廣州發展、建業的韓國人子弟而設的。羅慈心除負責財務與行政管理工作外,還擔任中文教師。公司的日常運營全憑她協助打理。工作雖繁忙,但她的踏實、任勞任怨,贏得公司核心領導的一致肯定。
話說回頭,羅慈心在大學三年級時加入的團體,通過一些核心隊員的了解,得知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的七百弄小學教學資源緊缺,一間小學只有兩、三個教師,團體成員希望通過所掌握的知識,利用暑假幫助他們。2012年暑假,羅慈心大學畢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赴七百弄小學進行義教。談到這,她不由得憶起當年在鶴山市宅梧鎮中心小學讀書時,一個香港義教團隊來到她們小學,教他們學習英語,令她發現“學習英語原來是那么有趣的”。15年后,羅慈心帶著對香港義工美好的回憶,來到了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的七百弄小學,決心憑自己的一點能力帶給這些孩子們以希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012年的義教團隊,在出發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派出先頭隊員到當地勘察,了解當地小學的物資缺乏情況;在廣州進行募捐,義教活動的費用一部分是義教成員捐贈,一部分是通過募捐而得,還有書本、文具、衣服、零食、印有統一Logo的T恤;針對當地小學英語、美術、音樂等課程的缺乏,羅慈心等認真準備教材教案。這支義教團隊攜著物資來到七百弄小學,與小學生們朝夕相處了7天,從而成了好朋友。而家長們更感動,在校見到羅慈心往往會情不自禁地握著她的雙手,一臉無言感激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