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作秋

在距離潮州市區約6公里處的韓江兩岸,有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的老區村——高厝塘村。該村村民多為純農戶,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基礎一直較為薄弱。
如何弘揚老區精神,加快老區發展,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興農夢”,是擺在高厝塘村“兩委”一班人面前的任務,也是村民們的期盼。
近十年來,高厝塘村領導班子立足老區實際,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帶領村民致富奔康。2010年,該村村集體收入52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6455元;2012年村集體收入108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8094元。全村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村容村貌換新顏,老區實現了“興農夢”。
以務實的舉措發展經濟
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把“三農”問題上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加以重視。高厝塘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莊英德認為,必須以務實的舉措凝聚力量,改變村經濟發展緩慢的現狀,實現老區“興農夢”。他們一是從地域的實際出發,積極發展水果種植,開墾荒山荒地近100畝,種上龍眼、橄欖、荔枝等潮州特色水果;二是多方爭取上級專項資金扶持,規劃建設100畝蔬菜基地和500畝楊梅種植基地;三是注冊成立了“高特蔬菜合作社”,推進“三高”農業發展;四是籌措資金近100萬元修筑村道水泥路面,改善交通環境;五是投資40萬元擴建排澇泵站,整修環山溝和排水渠,減輕雨季內澇水浸的損失;六是籌集資金70萬元,建設飲水安全工程,改善群眾用水條件。
這些務實的舉措,凝聚了全村干部群眾的力量,改善了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推動了高厝塘村經濟發展。
以創新的理念整治村容
近幾年來,高厝塘村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的同時,以創新的理念整治村容村貌,發動和組織村民積極開展創建“省級衛生村”活動,塑造優美、整潔、文明、有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形象。如今,高厝塘村已被授予“省級衛生村”,過去臟亂差的現象得到根除,現在看到的是煥然一新、充滿生機的景象。
談起村容村貌的變化,村“兩委”班子成員都說,這項工作領導重視,理念創新,真抓實干,順乎民心。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親任創衛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職責落實到班子成員,廣泛宣傳,使“美在鄉村”、“同在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創衛活動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與此同時,村委會在財力、物力、人力上對整治村容給予重點傾斜,加強硬件設施的建設:鋪筑村道、巷道水泥路面3200米,并在主道安裝路燈;植樹800株;擴建改善村文化活動中心、老人活動點,添置文體活動器材;建立籃球場和“農家書屋”;實施舊廁改造,全部清除露天糞池,建造3座無害化公廁,戶廁普及度達90%以上;清理排水溝8條、積水洼地50處、衛生死角16處、亂搭亂建10處,清運垃圾雜土30噸,營造了優良整潔的衛生環境。
以服務的精神關注民生
高厝塘村在創業追夢,建設老區美好家園中,重視以服務精神關注民生,把解決村民們期盼的飲水、醫療、孩子讀書、環境衛生問題作為“民心工程”來抓。一是投資44萬元配套自來水供水設施,徹底解決了村民飲水難和部分工業用水缺的問題。二是每年補貼村民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做好婦女和兒童衛生保健等工作,促進全村男女老少身心健康。三是撤并高厝塘小學,將適齡兒童整合到鳳新中心小學就讀,實行早晚專車接送。四是推進愛民衛生運動,集中力量清理連片垃圾,實行各家各戶門前衛生“三包”。村委會還制定衛生管理規章制度,成立衛生保潔隊伍,定期組織檢查、評比、整改。如今,“人人是環境,處處是形象”的理念越來越為村民所接受,老區換新顏,村風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