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茶園老區村地處汕頭潮南區雷嶺鎮山區,由茶園、鐘厝和旗北三個自然村組成。現有山地10964畝,耕地400畝。全村共有488戶2501人,其中貧困戶226戶1001人。在幫扶單位汕頭市城管局和鎮村的共同努力下,2009-2012年共投入幫扶資金826.8萬元,完成茶園村寨前文化廣場(農副產品收購批發市場)、機耕路、下水道、舊廁改造、旗北村寨前廣場改造(一期)、鐘厝村廣場及巷道改造等的建設;率先完成各自然村路燈建設工程;茶園廣場和溪濱走廊配套步道磚、護欄、多層次綠化及新型果皮箱等環境配套設施;幫助茶園村改良荔枝品種600畝,新增種植玻璃油柑和浙江大粒楊梅550畝。全面完成36戶省定貧困戶和2戶重點掛鉤幫扶戶危房改造建設工作。積極引進、設立“村民車間”手袋加工場,為服務農閑和留守勞力勤勞致富提供便利條件。
2梅州市平遠縣熱柘鎮韓坑村現有182戶村民共769人,其中,貧困戶49戶160人,由省外經貿廳結對幫扶。三年來累計投入幫扶資金957.2萬元,改造住房32戶,新建村道4公里,資助納入社保35人,組織勞務輸出34人,新建韓坑村村址、室外文化活動廣場、農家書屋、村幼兒園,新安裝5.5公里路燈,新建7公里農田水利灌溉渠,新建蓄水池和鋪設新水管,解決全體村民安全飲水問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3廣東省農業廳在幫扶紫金縣龍窩鎮羅洞村的三年里,共安排項目資金近1200萬元,實現了“一五一十”:打造一支有力村委班子;發展茶、薯、金銀花、養豬、養魚五個主導產業,貧困戶2012年人均收入達7500元,“雙紫薯”、“雙金茗”品牌已初步打響;為村集體打造一條穩定的收入渠道,2013年將達到20萬元;完成村委大樓、村民服務中心、村道路燈、安居工程、農田水利、飲水工程等十項民生工程,羅洞村呈現出一片嶄新面貌。上圖為新建的羅洞村村委大樓和村民服務中心;下圖為羅洞村夜景。
4博羅縣橫河鎮西群村全村總戶數371戶,1753人;有貧困戶54戶,141人;耕地總面積2590畝,山地面積16700畝。幫扶單位惠州市國土資源局通過產業帶動幫扶、轉移就業幫扶等措施,使西群村的貧困戶擺脫了貧困。圖為惠州市國土局籌資興建的西群村農家樂和村文化廣場一角。
5廣州市發展改革委在幫扶興寧市陂新村中,充分發揮當地優勢,不斷創新幫扶模式,推進水稻繁制種、優質水稻種植、電子加工廠等項目,構筑了貧困村、貧困戶穩定脫貧致富的長效機制。建設排灌渠5.9公里、硬底化道路1.78公里、休閑中心4000平方米,完成12戶危舊房改造,建立了垃圾清運制度,成功舉辦全村籃球比賽和小學足球賽等。圖為孩子們在村新建的球場玩耍。